古风正义:谆谆教子成清吏的崔氏

Facebook Logo LinkedIn Logo Twitter Logo Email Logo Pinterest Logo

【圆明网】
崔氏,北周清河(今江苏淮阴)人。十三岁嫁到荥阳(今河南荥阳)郑家。丈夫郑诚,为北周大将军。在讨伐尉迟睪(读易)时,力战而死。郑诚妻崔氏,嫁到郑家后一年,即生有一子,名善果,取“善恶终有报应,善必有善果,恶终将有恶报”的意思。郑诚战死后,郑诚的父亲郑孝穆,见儿媳年纪尚轻,为其前途计,便劝她改嫁。崔氏抱着襁褓中的善果,对公公说:“善果的父亲才死,他又是为国殉难的,我怎么能一下子就割舍得下我们夫妻之间的情义,马上就改嫁呢?况且,郑诚和我、还有我们的这个小儿子善果,我又怎么能狠心丢下亲骨肉,让我们的儿子成为孤儿,我只顾自己享受,而去改嫁他人呢?我不能连这一点做母亲的慈爱之心都没有啊!我宁可割掉耳朵变成聋子,剪断头发毁掉容貌,来表达我坚定的决心。”郑诚的父亲郑孝穆,闻听此言,很是惭愧,也很感动,从此再也不提此事了。

善果九岁那年,隋文帝因为善果的父亲郑诚,是为国家大事而英勇牺牲的,便诏令郑善果,承袭他父亲郑诚的爵位。这时,崔氏因为善果还是个孩子,便向隋文帝上书辞谢。隋文帝不准。崔氏又向隋文帝上书,呈请只加封爵位,不授官职。这样,隋文帝才批准了。受册封的那一天。崔氏抱着儿子善果,向皇上谢恩。想到丈夫还正年轻,却战死在沙场,不禁悲痛万分,忍不住捶胸大哭。围在四周的人看了,也都十分感动,禁不住为之流泪。

又过了几年,隋文帝改封郑善果为武德郡公,仍承袭父亲的爵位与开封县一千户的封邑。同时又由沂州刺史,转为景州刺史。过了不久,改任鲁郡太守。善果这时年仅十四岁。善果的母亲崔氏,贤德,明大义,有节操。她博览群书,攻读过古史典籍,通晓为政之道。并一直遵循古训:居官要清廉,为政要勤勉。尚节俭,戒骄淫,讲究名节。

郑善果赴任后,她便跟在儿子身边。每次善果到太守府堂处理政务,她便坐在帷幕后边静听。听到儿子善果处理政事能“判断合理”时,崔氏“则大悦”。儿子退堂进来之后,她便立刻请儿子坐下来,同儿子“相对谈笑”。如果儿子处理公务不恰当、不公允,甚至随随便便,就严加训诫。有一次,儿子处理一桩案件,不能公允执法,而且还粗暴地发了火。崔氏听了,便一声不响地回到房间里,“蒙被而泣”,为儿子办事不公,处理不当而感到忧愁,感到伤心,以至“终日不食”。善果是一个很孝顺的儿子,见母亲竟然这样生气,便立刻醒悟到自己的过错,心里很不安,便伏在母亲床前,不敢起身,准备接受母亲的责备和教诲。崔氏见儿子已经冷静下来,并且认识到自己的错失,便起身坐在床沿上,语重心长地教诲儿子说:“我不是对你生气。我是觉得有愧于你们郑家:因为我没有把郑家的后代教育好。自从我嫁到你们郑家之后,就想到要做郑家的好媳妇。每天洒扫庭院,料理家务,绝不敢懈怠一分一毫。我了解你的父亲是一位忠诚勤奋的人,为官清廉谨慎,公而忘私,从没有因为家庭私事而分心。我很敬佩他。所以我做家务事,再忙再累,心里也感到高兴。你父亲把整个身心,都奉献给了国家,直到为国战死。我希望你也能成为像你父亲一样的人,有他那样一颗廉洁奉公、正直无私的心。”

崔氏又很恳切地接着说:“你年纪很小便失去了父亲,我们母子相依为命。长久以来,我所顾虑的一件事,便是我只有慈爱而没有威仪,不能全面地教育你,从而使你不能知道庄敬礼节。人们常说,父严母慈,这样才能有一个完整的家庭教育。而我是一个寡妇,只能给你慈爱。你没有父亲,失去了严格的教诲。所以,你不知道庄敬礼节,责任也不全在你。但是,一个不知道庄敬礼节的人,怎么能担负起像你父亲这样一批国家忠臣所遗留下来的事业呢?你还是一个小孩子,就承袭了一大片土地,位至一方长官,难道这是你自己的能力所换来的吗?你怎么能不牢牢记住这一点,而轻率从事,随便就发脾气呢?你今天,在公堂之上处事不公,还大发雷霆,是因为你骄傲了。骄傲、纵乐,就会毁坏公正。”

崔氏见儿子一直低着头在聆听和铭记自己的教诲,便进一步对儿子剖析说:“你这样做的危害,对我们家庭内部来说,是败坏了家风,就国家社稷而言,则是没有执行皇上的指示法令,这样下去,就会导致违犯法纪,犯下罪过。若是这样,我死之后,有什么面目到地下去见你的祖先呢?”

自此之后,善果便牢牢记住母亲的教诲,下定决心改正自己的缺失。崔氏见了十分高兴。母子感情更加深厚。“善果由此遂励己为清吏,所在有政绩。”

崔氏自嫁到郑家,一直是克勤克俭。就是在儿子善果小小年纪便当了太守,家道显赫之后,她仍旧勤俭持家,照样去亲手织麻、纺纱、织布、制衣,常常要劳累到深夜才能睡下。善果见母亲长年如此劳累,心里过意不去。有一次,他劝母亲说:“我现在已经是受封为侯,官位在三品,我的俸禄足够养活母亲,母亲何苦还要这样辛苦劳累呢?”

崔氏听了,吃了一惊!她摇了摇头,叹息地回答说:“唉,你已经长大了,我还以为你懂得天下的大道理了。现在听你这么一说,才知道你实际上还没有长大。像你这样,抱着这种想法,怎么能把公事做得很好呢?你应该明白,你现在的俸禄,那是你的祖辈先人为皇上效力,为国家捐躯,皇上报答他们的。你应当将这些俸禄,分给那些穷困的亲戚,使他们都能享受你祖辈先人的恩惠。我作为你为国捐躯的父亲的遗孀,你作为他的儿子,我们怎么好独自享受这些俸禄呢?更不应该以为这些俸禄是自己的功劳换来的,应该享受这荣华富贵。”又说,“纺纱织布,是每一个家庭主妇所应当做的事情。上自王后,下至士大夫的妻子,她们都应该这样。每个人都应当学会纺纱织布,制作所需要的衣服。若是懒惰,不愿意做这些自己份内的事,那她便会变得骄奢淫逸,就不能算是一个好女子了。我虽然不是一个很知礼的女人,但我懂得要十分爱惜自己的名声。”诚哉此言,难乎此言!

接着,她便又对儿子善果讲了《国语》上记载的一个类似的故事:春秋时,鲁国有一个大夫,叫公父文伯,他的母亲名叫敬姜。敬姜是公父穆伯的妻子。一天,公父文伯朝见鲁国的国君后,回到家中,见母亲正在织麻,就对母亲说:“我们这样的士大夫家庭,主母还要织麻,同僚们知道了,恐怕还以为我不能孝顺母亲、而要责备我哩!”敬姜听了,不以为然。她觉得儿子有这个想法,说明儿子还不懂得为政的道理。于是敬姜便对儿子说:“从前,圣王治理国家,选择那些不肥沃的土地,要他的臣民百姓住在那里,使他们劳累,然后使用他们。所以他便能长久保有天下。百姓辛勤劳动,便会动脑筋思考。动脑筋思考,就会生善心。太安逸了,就会产生骄淫的念头。有了骄淫的念头,就会失去善心。失去了善心,则罪恶的心思就要萌生。所以人应该勤勉,不能懒惰。肥沃的土地上的臣民百姓,多半不能成才,是因为骄奢淫逸惯了的缘故。贫瘠土地上的臣民百姓,往往心地善良,民风纯朴,就是因为经常在劳动。正是由于这个道理,所以天子要穿五彩衣服,一大早,便去祭祀日神,同三公、九卿一道,感到大地生育万物的恩德,中午考察政事和百官的政务。师尹、帷旅、州牧、国相,天子的这些臣下,也要宣布和告示自己的政教民事;到了傍晚,要去祭月神,认真地观察上天所显示出来的吉凶征兆;夜里还要监督九卿,把祭祀用的器皿和贡品,清扫干净,然后才可以安心地去休息。这是天子要做的事。到了诸侯,早上,要研究天子的诏令;白天,要考察自己职责内的政务;傍晚,要检查执行刑典的情况;夜里,要告诫百官,使他们不致怠惰放荡。然后,才可以安心休息。卿大夫则是:早上,要考察自己职责内的事务;白天,办理政务和各种杂事;傍晚,总结一天所做过的事;夜晚,料里家中私事。然后,才能去休息。一般的士人,早上读书,白天讲习,傍晚温课,夜里反思自己一天有无过失,没有什么憾事,就可以安心去休息了。普通百姓,则是白天劳作,晚上休息,没有一天敢偷懒懈怠。至于女人,上自王后,下至庶民百姓的妻子,都要劳作,王后亲手织帽子上的黑玄带,公侯夫人要加做系帽子的小丝带,卿的妻子要做大带子,大夫的妻子要做祭服,列士的妻子要做朝服,普通百姓的妻子,都要替丈夫做衣服。春天祭祀,祷告农事的开始。冬天祭祀,禀告农事的成功。男耕女织,共同效力,有过失就要受到责罚。这是古代的制度。君子劳心,小人劳力,这是先王的遗训。从上到下,谁都不敢滋生淫逸之心,而不劳动!如今我是一个寡妇,文伯你又处在下大夫的地位,从早到晚,勤奋做事,还耽心忘了先人的事业,要是有所怠惰,怎么能逃避责罚呢?我希望你从早到晚,都要修养自己的品德,警醒自己说:‘我一定不放弃先人的事业。’而你现在却说什么:‘为什么不让自己过得安逸些呢?’凭你这样的思想,去担任国君封给你的官职,我担心穆伯家的祖先,将要无人祭祀了。”听了母亲敬姜的这番教诲,公父文伯醒悟了。从此以后,勤勉于政,终于成为鲁国很有声望的公卿。孔子知道这事后,也很钦佩,并且把这个真实的故事记载下来,要他的弟子们牢牢记住。

郑善果听了母亲讲述《国语》上的这个故事,也十分感动。他觉得自己的母亲,像公父伯文的母亲敬姜一样,是一位深明大义,贤惠高尚的母亲。她不只是教诲自己做官的道理,还教诲自己做人的道理。

郑善果历任州郡太守,却一直都是吃自己家里送的饭菜。官府供给的饭菜,崔氏都不让接受,而分给善果的同僚或部属。官府供给的其它待遇,他也不接受,而全部用来作维修官府的房屋设施。这样,善果因克己奉公,被称为清正廉明的官吏。隋炀帝时,还特地派御史大夫张衡去考察。结果,郑善果被考为“天下最嘉”,是隋王朝征召的官吏中最为优秀的,授给他“光禄卿”。而在这背后,则是崔氏的教子有方。崔氏也以教子闻名,被载入史书,传于后世。

(事据《隋书》等典籍)

* * *

Facebook Logo LinkedIn Logo Twitter Logo Email Logo Pinterest Logo

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