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网】“修口”是一个人修炼境界的体现。修炼扎实,定力深厚,自然处变不惊。反之,则心如浮萍,起起伏伏,摇摆不定。这其中的道理我们都懂,但在生活中,却不时陷入常人式的思维与言谈。身边总有人不时的询问我的孩子的学习情况,开始时心态还好,说着说着,我就有气了,什么孩子总不看书不知上進啦,什么孩子花钱不据大啦,懒惰不帮父母干活啦等等,总之,对孩子,就是一个否定态度。
其实,孩子小时候也很听话,很乖,勤快,不知为什么,长大了,反倒不如从前了。同修为此与我没少交流,我也知道人各有命,我对孩子的态度表现不是一种私吗?一种很重的人情吗?若非自己的孩子,我会这么上心吗?明白了道理,可是这种情就是放下了,过些时候又来了,总去不干净。同修还用自己“百里不挑一”的孩子现身说法,从中,我也明白了孩子的表现是自己心的折射,当放下那颗心,孩子并没那么“坏”。对孩子,由执著、放下、又执著、再放下,反反复复,以为心放的差不多了。
前天,一个学生家长向我哭诉孩子的不省心,一下子勾起我的话题,也加入進去:“都一样啊,初中不也偷偷谈恋爱、上网,在家就是看电视、玩儿球,哪学习......”不想这话叫孩子听到,气哼哼的说:“说那有什么用?”这话一下点醒我:是啊,有什么用?怎么不注意“修口”呢?为什么总陷入常人式的思维?向内找一找,还是法学得不深,遇事时没用大法来衡量。为什么总有人在我身边谈孩子?还不是自己那颗强烈的人心没去干净吗。自己却太看重表象,那不是假象吗?修炼人不是不教育孩子,但心要放下,可能事情会有一个更好的结局。常人还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呢,如果一味的否定,那是给孩子加什么物质呢?
“修口”实际还是修心啊!
* * *
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