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悠悠:不要拆毁百姓之家(共六文)

Facebook Logo LinkedIn Logo Twitter Logo Email Logo Pinterest Logo

【圆明网】
一、吉人辞寡

王徽之兄弟三人,一道去拜会谢安。会面期间,王徽之、王操之二人,说了不少关于社会事务的闲话,王献之只是寒暄了几句。

他们弟兄三个离开后,坐中有个客人,问谢安:“刚才三位不错的年轻人,哪一位更好些?”

谢安说:“最小的王献之最好。”客人说:“从哪里可以看得出来?”谢安说:“善良贤能的人话少,浮躁的人话多。由《易经•系辞》里的这两句话,就可以推知。”

二、勿苛察小事,而漏吞舟之鱼

丞相王导,在治理扬州时,派遣八名部里的从事官吏,到所辖八郡去考察,当时,顾和也是去考察的官员。回来后,大家同时去拜见王导。那些从事,都一一汇报了所考察的各郡太守的政绩好坏,轮到顾和汇报时,他却一言不发。

丞相王导问他说:“你听到过什么?”

顾和回答说:“您辅佐朝政,为什么宁肯让吞舟之鱼漏网,而听信传闻,采取苛察小事的治理方法呢?”

王导听后,赞叹他说得好!那几个从事,都感到自己缺少了什么。

后来,王导就下工天,去调查大案要案(即顾和讲的“吞舟之鱼”)。

三、视古与视今

有一天,京房(字君明,西汉时今文经学家,官至魏郡太守)与汉元帝(姓刘名爽,西汉第八代皇帝,庙号元帝)一起谈话。问元帝说:“周幽王、周厉王为什么会亡国?他们任用的是些什么人?”

汉元帝回答说:“他们亡国的原因,是任用了不忠诚的人。”

京房说:“明明知道他们不忠诚,而又任用他们,这是什么缘故呢?”

汉元帝说:“将要亡国的国君,都认为自己所任用的臣子,是贤能的,哪里是知其不忠诚,而又任用他们呢??”

京房叩头说:“臣担心将来的人们,看今天,也像今天的人们看过去一样。”

【笔者附言】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讲:“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民,则足以拒秦;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使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四、一无所问

谢尚做江夏相时,罗君章(晋代时的桂阳人,历官参军、侍中、廷尉、长沙相等)当时在桓温手下做从事(官职名),奉命前往江夏考察。罗君章到了江夏后,对于郡中的事,一概不问,一连数天,只与谢尚一起喝酒。回来后,桓温问:“发现有什么大问题吗?”

罗君章反问道:“不知道您认为谢尚,是个什么样的人?”

桓温说:“仁祖(即谢尚)是比我强一点的人。”

罗君章说:“难道比您强的人,会做坏事吗?所以我什么都没查问。”

桓温觉得罗君章的见解,不同寻常,就没有责怪他。

五、不要拆毁百姓之家

陆玩被任命为司空(官职名)后,有人去拜访他。那人索要到美酒后,就把它洒在梁柱旁的地上,虔诚、郑重的祈祷说:“现在缺乏人才,朝廷使用你担负国家重任,希望你不要把百姓人家的梁柱,毁坏了(意即不要拆毁老百姓的安身立命的家)。”

陆玩笑着说:“我一定会记住你劝诫我的这番好话!”

六、自带绑绳,用以行谏

桓玄自幼袭封南郡公,他爱好打猎,每次出猎,都带着庞大的队伍,五六十里内,车马纷纷,旗帜飞扬,遮蔽了原野。一旦发现了猎击目标,将士们策马向前,奔驰如飞,左右两翼的队伍,不问山陵沟壑,都奋勇冲向目标。有时出现了队伍不整齐,野兽跑掉了等情况,部下的将官,没有不被用绳索捆绑起来的。

桓道恭是桓玄的本家,当时在桓玄部下,担任参军之职。他非常敢于讲实话。他随同桓玄出猎时,常带着一条深红色的绵丝绳,系在腰间。

有一次桓玄问他:“你带这条绵丝绳,做什么用?”

桓道恭回答说:“您打猎时,喜欢捆绑部下。以后碰到我被捆绑时,我的手,受不住那粗糙的绳子捆绑。所以自带此绳备用。”

从此以后,桓玄便稍微收敛了自己的作风,捆绑部属的毛病,比过去减少了许多。

(均据刘义庆《世说新语》)

* * *

Facebook Logo LinkedIn Logo Twitter Logo Email Logo Pinterest Logo

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