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网】
一、张说看透实质,制止流言
唐睿宗景云初年,皇帝对侍从大臣说:“占卜的人说:‘五天之内,有急兵入宫,这该怎么办呢?’左右之人,无言以对。
张说上前说道:“这不过是进谗的人,阴谋挑动东宫太子罢了。陛下若能让太子监国,那么,太子的名分就确定了。那时,奸人吓破了胆,流言蜚语也就堵塞住了。”
皇帝照张说的话办了,流言便即停止。从解决实质问题下手,抓住了要害,什么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二、透过现象,看清本质
唐德宗贞元年间,张延赏在西川,和东川节度使李叔明有矛盾。德宗进入骆谷,正值连雨天,道路险滑,卫兵多有逃亡的,朱泚、李叔明的儿子李升等六人,担心奸人乘机危害皇帝的车驾,互相咬臂发誓:决死保护皇上。又亲自牵引驾驶皇帝车驾的马匹,一直平安到了梁州。
等御驾回到长安之后,德宗把朱泚、李升等六人,都封为禁卫将军,恩宠很重。张延赏得知李升,经常出入郜国大长公主的府第,就背地里上书,把这事报告给德宗。
德宗对李泌说:“郜国大长公主,已经年老,李升正在青春年少。他为什么常去公主府第呢?”
李泌说:”这必定是有人,想要动摇东宫太子了,是谁把这事报告陛下的?”
德宗说:“你不要问了,只是替朕,去访查一下。”
李泌说:“一定是张延赏报告的。”德宗问道:“你怎么知道是他?”
李泌便把张延赏与李叔明有矛盾的事说了,并且说:“李升承皇恩,做禁卫将军,张延赏无心中伤他,可是郜国大长公主,乃是东宫太子萧妃的母亲,所以,张延赏想用这个手段,去陷害她(指东宫太子萧妃的母亲)。”
德宗笑道:“是这样!”由于李泌找到了问题的根源,透过现象,看清本质。德宗皇帝就胸有成竹了。
三、十四岁的汉昭帝,识破奸假
汉昭帝即位不久,燕王刘旦,心中怨恨,预谋反叛朝廷。上官桀忌恨大将军霍光,就和刘旦暗中勾结在一起,令人用燕王旦的名义,写了封假书,说霍光出离都城时,手下的见习军官,在路上称跸(古代天子外出,为之清扫道路,称跸),还擅自调动一名幕府校尉,专权自纵。怀疑他有异心。趁霍光休假的日子,上奏给昭帝。
昭帝不肯把奏书下发。霍光听说这件事,停留在书室中,不入金殿。
昭帝问道:“大将军在哪里?”上官桀说:“因为燕王告发他的罪行,不敢进来。”
昭帝召进霍光,霍光摘下乌纱帽,叩头请罪。昭帝说:“将军戴上帽子,朕知道这封奏书是假的,将军无罪。”
霍光问:“陛下是怎么知道那封奏书是假的呢?”
昭帝回答说:“将军你调幕府校尉,不到十天,燕王怎么会知道这件事?”
当时昭帝只有十四岁,尚书及左右大臣,都感到惊奇。而那个写书的人,果然迅即逃走了。
四、隽不疑在朝堂引征经书,阐明大义,受赏识
汉昭帝五年,有一个男子,来到金銮殿前,自称是卫太子。
皇上下诏,请公卿以下的朝官,辨认他的真假。众官都不敢发言。
京兆尹隽不疑后到,喝令跟从的吏卒,把这个男子绑起来,引用经书中的故事,说:“卫国的蒯聩,逃到外国,卫国君臣,不准许他再回到魏国。《春秋》称赞卫国君臣做得对。太子得罪了先帝,逃亡在外,不立即自尽,现在自己来到宫中,这是个罪人呀。”
朝廷便把自称是太子的人,送到了狱中。
昭帝和霍光,听说了这件事,称赞隽不疑,说:“公卿大臣,应当用通晓经书、深明大义的人担任。”
从这以后,引征经书、阐明大义的隽不疑,在朝廷中,有了很高的声望。
不久以后,廷尉审查那个人,调查确认,定了他冒名顶替的罪名,把他处以腰斩。
五、张晋处死不孝之子
大司农张晋,在刑部做官时,百姓中,有一个和他父亲分家另过而成为富户的人。他的父亲夜里穿墙,将要进他的屋子里,盗取货物,这个人不知道是他的父亲,以为是强盗,看到来人进屋后,立即扑上去,把那人杀死。拿来蜡烛一照尸体,原来是他的父亲。
办案的官吏议论说,儿子杀死父亲,不应该放过他;但杀人者实际上是阻止强盗,不知被杀的人是他的父亲,又不宜判处死刑。
议论了很久,也不能定案。张晋奋笔疾书,判决道:“杀贼可以宽恕,不孝应当诛杀。做儿子的家有余财,而使他的父亲贫穷为盗,他的不孝,是太明显了。”终究把那个人处死。
六、尊重母亲的意愿
蔡京在洛阳时,有某女,先后嫁给两家。她在两家,分别生了儿子。
后来,这两个儿子,都做了高官,争着迎养他们的母亲。
两家为此事打官司。官司打到朝廷。执政大臣,不能决断。就把这件案子,报告给蔡京。
蔡京说:“这有什么难断的,只要问他们的母亲,愿意到哪个儿子家,可以据此判定。尊重母亲的意愿,就是最好的办法。”
蔡京一句话,就了结了一场官司。
蔡京(1047—1126年),北宋朝臣,为“六贼”之首,《宋史》列为奸臣。他一生做了许多坏事。只有这次讲的“尊重母亲的意愿,就是最好的办法”说对了。
七、寇准以“四两拨千斤”
楚王元佐,是宋太宗的长子。因为伸表救廷美,没有被允许,于是得了心病,行为残忍。左右之人,稍有小过失,就弯弓射死。太宗屡次教诲,他仍不改。
重阳节那天,宋太宗设宴招待众王,元佐因为新近有病,没能参加。半夜发怒,把姬妾们都关起来,放火烧宫。宋太宗愤怒,想要废掉元佐,另立太子。
正赶上寇准担任郓州通判,得到太宗召见。宋太宗对寇准说:“卿试着替朕决断一件事情:东宫(指元佐太子,以下同此)的所作所为,不合王法。日后必然要做出桀纣的暴行。朕想废除他,而东宫也有甲兵,恐怕因此而招致祸乱。”
寇准说:“请陛下在某月某日,命令东宫,在某处举行礼仪,让他的左右侍从,都跟随前去。这时,陛下另派人,搜查他的宫中,果真有犯法的事情,等东宫回来,便废掉他。这件事,只用一个太监的力量,就行了。”
宋太宗采纳了寇准的计策,等到东宫外出,从他的宫中,搜查出许多残酷的刑具,有用来剜目、挑筋、摘舌等等的刑具。
元佐回宫后,太宗把搜到的刑具,拿出来给他看,元佐认罪。于是太宗废掉了元佐的太子之位。
寇准之策,以少许胜多许,把大行动化为小行动,这样做,对人对己,于国于民,都有好处:不致酿成大乱。这叫做“四两拨千斤”之术。
【附言】
寇准以及张说、李泌等人,他们都是华夏的志士仁人,都是匡世济国的经纶手。他们办事的特点,都能抓住实质,解决根本,以少许胜多许,以“四两拨千斤”。所以,行动敏捷,效果显著。
(以上均据冯梦龙《智囊》)
* * *
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