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使用微信的教训

Facebook Logo LinkedIn Logo Twitter Logo Email Logo Pinterest Logo

【圆明网】我卸载微信已经半年多了,但是看到周边同修对明慧编辑部发出《所有大法弟子须知》的通知所反映出来的迟疑与搪塞,我把自己使用微信的教训写出来,希望引起更多同修的重视和思考,尽快的把手机上的流氓软件删掉,纯净自己的空间场,不人为的给自己的修炼设难。
我经常浏览明慧网,很早以前就看到一些同修撰写的关于使用微信带来危害的交流文章,所以它再怎么方便,我也没动心。再高端的手机,在我手里只有打电话和发短信的功能。但是,去年暑假,省里组织了一次安全答题活动,要求每一位学生、家长必须参与,并随时调取后台记录。省、市、县、镇、乡一级比一级要求严、限时短。因我通讯录里家长姓名不全,所以我陷入了很被动的局面。一个个打电话问,一次次打电话催,甚至找到本人交流。仅这一项活动就耽误了我很长时间,完全打乱了我的暑期学法计划,心里又懊恼又急躁。再看看别人几乎没费什么劲就完成了,于是我下决心下学期一定建群,并且自己约法三章:一、只用于工作;二、每天限定在一小时左右,事务最多也不超过两小时;三、利用此群,与家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他们感受班级的正气与温馨。

事实上,我也是这样做的,工作确实方便了很多。一到学法时间我就卸下电池,保证学法的安全与专一。我认为自己做的很完美了,并且在心里跟师父汇报:师父啊,我是不得已啊,确实是工作需要。在人的这方面我已经尽心了,其它事情就请师父做主啊。刚开始我还保持着警惕,使用一段时间之后,感觉“没什么呀”,又怀疑是不是同修定力不足,把持不住,或者是小题大做啊。你看我,走得正、行的端,一点也没受其影响嘛。

但是渐渐的,我开始学法犯困。我学法主要是背法,一坐下来,就觉的脑子浑浑噩噩的,象塞了一团棉花 ,挤進去的东西会被反弹回来。一句法在嘴里翻来覆去的念叨好几遍,就是记不完整,就是不知道讲的什么意思,费了好大劲儿才熬下一段来,这样背法的速度自然就慢了很多。刚开始我还以为是自己过于疲劳所致,不足为奇。后来句子直接背不下来了,一个词一个词的往外蹦,再后来一句法还没背完,就毫无知觉的睡过去了。发正念、炼功也是这样,越到时间越迷糊,一结印就睡过去,到结束的时间了,自己也睡醒了。我为自己的状态着急,为改变这种现状,我把原有的生活规律做了适度调整:一天只做一顿饭,尽量买着吃;工作不求完好,不挨批评就行;大法的工作推掉了一半……如此下来,效果还是差强人意。

这种状态持续了四个月,我深深的感受到生命脱离大法的恐惧。我真的想改变,但我确实不知从何处改啊,再这样下去,我的一切都毁了。我跪着求师父点化我,师父似乎没有理我。

我痛下决心,从一点一滴、一思一念上入手,把修炼的不足一条条列出来,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又把家庭环境也审视了一番,没有乱七八糟的东西;最后着手处理手机,毫不犹豫的把微信删掉。折腾完已经午夜一点了,我清理了一下自己的空间场倒头就睡。

睡梦中,我看见一条大蛇紧紧的缠绕着我,从臀部一直缠到腰部,把我束缚的很细很细,甚至有点呼吸困难。它的头急切的往我背下钻,我甚至能感受到它的那种惶恐和蹭我皮肤的那种恶心。我不停的念着“法轮大法好”、“真善忍好”。大约僵持了有两秒钟,然后它一下子就消失了。这时晨炼的闹铃也响了,我从惊怵中醒过来,回想梦中的情景,还后怕不已。我终于找到了自己懈怠的根源——被微信左右!又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我才恢复到以前的修炼状态。

删除微信,表面上就影响到一些事情。我告诉所有的亲人、同事、好友:我没有微信,以后有事打电话啊。同时我把微信群主转给一位热心的家长,让她处理一些家长方面的事情;把所有的任课老师都拉进群,跟他们商量好,帮我转发学校的一些重要通知,在协调一些班级事务时,我总是干绝大部分工作,只是象征性的给他们一点任务,对照别的班级的任务量,他们也都领我的情;一些常规性的工作,我提前干好;对于那些临时发的通知,我也不急不躁,如果同事忘了告诉我,我就随时瞥一眼,看看平行班的同行在忙什么,然后就赶紧做,对其它事务我也是这样处理,所以什么事也没耽误。

邪党十九大召开前夕,单位让全体员工必须扫描公安110、中纪委、某某团、某某市等等微信公众号二维码,最后甚至登记微信号。因我早删除微信了,所以一个也没参与。领导甚至因为这个事找我,质问我为什么不配合工作。我说我没微信啊,早就跟你打招呼了嘛。他让我下载一个,说没微信多不方便呢。我说我一门心思的工作、生活,多好的一名员工啊,应该受表扬的,你怎么反而鼓励我沉迷手机呢?领导无话可说了,微信的事也就不了了之。

鉴于以上的教训,所以我提醒同修们:没有任何借口的按照明慧编辑部的通知去做,不打任何折扣的删除这些流氓软件,做一次整体配合,净化我们的空间场。
仓促成稿,不当之处请同修指正。

* * *

Facebook Logo LinkedIn Logo Twitter Logo Email Logo Pinterest Logo

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