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二一年奥地利法会在维也纳召开

Facebook Logo LinkedIn Logo Twitter Logo Email Logo Pinterest Logo

【圆明网】二零二一年九月十一日,第十九届奥地利法会在首都维也纳举行,十四位法轮功学员交流了在做三件事中的修炼心得。来自奥地利各地的法轮功学员们参加了本次法会,有学员表示,在聆听了交流后,无不感受到师父的慈悲。

作为地区协调人主动参与救人项目的重要性

罗伯托(Roberto)交流了他作为地区协调人的修炼过程。在这个特别的任务中,他学会了珍惜这份责任。“我觉得这就像肩上的重担,但是我愿意承担。”

过去罗伯托并不能很轻松的协调好小组里的一切。组员们性格各异,他要考虑到每个人的情况,同时又得让大家能协调一致。那时他无法维持小组及环境的稳定,从而忽略了讲真相这个大家共同的目标。

当他对法的理解提高了以后,情况就改变了。他说:“我原来总是在等待合适的时机或者命运的安排,等机会出现了才讲真相,而不是自己主动创造机会。也就是说,我是在等待,而没有自己动手,主动去组织更多真相点。”

修去不耐烦和求安逸心

近一年来,克里斯蒂娜(Christina)参加了法轮大法网络讨论会德语团队。每隔一次,由她担任聊天室助理。每当她负责时,聊天室里就会有人提很多问题。而轮到别人时,聊天室里的人显得很平静,专注。克里斯蒂娜说道:“如果他们耐心的认真听下去的话,他们提的很多问题其实都可以在讨论会的后期得到解答。”

克里斯蒂娜仔细考虑了为什么自己遇到的情况和别人不同。她认识到别的同修比她更认真,有耐心。“这清楚的反映在参与者的行为上。参与课程的人也很专注,有耐心,他们一直等到最后才提出问题。相比之下,他们在我值班时的表现正体现了我没有修好的地方。”

不在聊天室值班时,克里斯蒂娜会在网上实时演示功法。为此,她每次都要把房间打扫干净。为了能有充足的光线,她准备了更好的照明设备,这样屋里会很热。“为此我觉得后台帮忙的工作比在镜头前要舒服。其实这是来自求安逸心的错误想法,也是一种对工作情况的错误理解。”

一次,当克里斯蒂娜准备在网络讨论会上演示功法时,平台突然瘫痪了。她可以看到群组里的人,但什么都做不了。“当我慌忙的尝试让系统重新运作时,突然明白了一件事:正法会在某一时刻结束。就像当时平台的状况一样,只是会更广泛。到那时我们会看到发生的事情,但是什么也改变不了了。”

克里斯蒂娜意识到每个救人的机会是多么珍贵。她说:“我不应该只是承受一个让自己觉得不舒服的任务,而应该去掉背后的执着——求安逸心。我不应该仅仅坚持做这个项目,而是真正的修自己。”

在对政要讲真相中发现求名的心

玛丽亚(Maria)是对政要讲真相项目的协调人,她交流了如何在协调工作中放下对名的执着。去年这个团队非常忙:围绕香港事件的国际声明,反对中共活摘器官的网络会议等等。他们还针对在中国的迫害现状向各级政要们发了很多邮件。

由于要与议会人权事务委员会密切接触,玛丽亚常常看他们的网站。一次网上发布了一个会议日期,可是没有议题。“我问自己,怎么会没有议题呢?我很惊讶,也很奇怪,并立刻把这个情况和我的修炼联系起来看。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通过向内找,玛丽亚发现在二零二零年底,她对向政要讲真相不如以往频繁了。从前她会立刻和他们联系,可是渐渐的她感到这越发的困难了。

“明确意识到这点后,我问自己,我对救度政要的心去哪了?是不是因为我不能经常看到成果就改变了呢?我是不是在求什么?”玛丽亚找到了求名的心并去掉了它。“突然间,我又可以像以前那样打电话了。我的心也回到对政要讲真相和救人上面。”

成为一个真正的修炼人

胡明(Ho Minh)在心得体会中谈到开始时她对法的理解是非常肤浅的。因此当她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时,仍然感到悲伤和痛苦。后来有一段时间,她放弃了学法,更无法摆脱心中的痛苦。

一次,她认真听同修们集体读法后,当天晚上睡的很好。“当我早上醒来的时候,我感觉充满了活力。通过这件事,我清醒了,又开始学法。我意识到,因为我有很多执着,才在这个关上卡了那么久。”

作为一个真正的修炼人,她知道必须不断改变自己。“首先,我在说话时得很注意,以免让别人伤心或伤害到别人。如果出现什么问题,我也不再生气了。我心想,如果我做对了,那么我无需生气。如果是我错了,我没有资格生气。”

修炼人必须坚持不懈

李女士讲到她有幸加入向中国打电话的平台,和同修们一起劝三退救人的事。“大多数参与者都是老同修,我从他们那里学到很多有价值的东西。”通过与同修的交流,她认识到了自己的许多问题。

有时她由于执着会感到焦虑和不舒服,并因此感到巨大的压力。“在那种压力下,我什么都做不了,唯一能做的就是坚持和同修一起学法,背法,发正念,并尽力做好三件事。我逐渐意识到,在这个过程中,修炼人必须坚持不懈。”

* * *

Facebook Logo LinkedIn Logo Twitter Logo Email Logo Pinterest Logo

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