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篇小说:天涯同君行(五十九)

Facebook Logo LinkedIn Logo Twitter Logo Email Logo Pinterest Logo
【圆明网】
第十二章・第五节

肖建仁慨然而叹,叫道:“难怪方才肖某见上官教授之书法,或凝重峻涩,或神采飞动,笔势圆润雄奇,姿态横生,意笔合一,返璞归真,颇得自然之妙、如有神助--似乎采千古之遗韵,熔百家于一炉,个中究竟,原来如此!”上官诚点点头,又道:“适才肖处长问及炼习法轮功与习练书法之关系,其实颇有深意。这亦是老朽近日所悟之心得。”“哦,但不知有何深意?肖某愿闻其详。”肖建仁问道。上官诚道:“古人云:‘相由心生、命由己作’;又所谓‘字如其人’。这其中颇有道理。据说一些精于书道命理之人,常常能够从一个人之字迹之中,辨认其善恶、忠奸、智愚,乃至脾气、禀性。”

“咦,竟有这等说法,孩儿以前倒是不知!”伯衡一旁奇道。上官诚点点头,又道:“这里不妨和你等说一个小故事。”上官诚一顿,续道:“在历代书法大家之中,唐代之颜真卿可是鼎鼎大名。这颜真卿乃琅琊氏后裔,家学渊博,五世祖颜师古是北齐著名学者,曾著有《颜氏家训》。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便用笔醮水在墙上练字。其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之笔法,又兼收篆隶及北魏笔意,终于独具一格,开创雄健、宽博之‘颜体’一脉,成为唐代楷书之典范。宋代苏轼曾云:‘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画至于吴道子,书至于颜鲁公,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尽矣。’”

稍顿,上官诚又道:“然而后世之人,多半只知颜真卿为杰出之书法家。却不知其亦是忠臣义士、高风亮节。颜真卿曾为平原太守,人称颜平原。安史之乱,其抗贼有功,遂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唐代宗之时,李希烈叛乱,当朝宰相卢杞嫉恨颜真卿之人品才学,便暗施诡计,唆使皇帝使颜真卿前往敌营劝降,结果为叛贼所留,颜真卿忠于唐室、刚烈不屈,后为李希烈缢杀。”“啊呀,真是可惜可叹!”肖建仁不由叹道。

上官诚又道:“颜真卿一生秉性正直,笃实纯厚,不阿权贵,当时便以义烈名于天下。欧阳修曾说:‘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其见宝于世者有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而朱长文则赞其书曰:‘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其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慨凛然。其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后人有‘颜筋柳骨’之誉。这种风格既体现恢恢大唐、气度雄迈、强大繁盛之风度,同时,又与其高尚人格相契合。字如其人、字如其人!嘿嘿,这便是真正之写照呵!”

肖建仁听罢,心中大为叹服。说道:“上官教授所说,真是金玉良言!看来这书法,并非仅仅是技艺问题,更要紧的,便是做人的学问啊!”上官诚十分高兴,笑道:“肖处长悟性过人,果然一点即透!”一顿,又道:“我等再说回这法轮功。以老朽之见,这法轮功非是一般气功,他修炼的是“真善忍”,其实此乃是无上之心法!我单是看那《转法轮》,已觉书法技艺再上层楼。一言以蔽之:欲待练字、先学做人;字如其人、修心至上!”“妙啊!真乃高见!”肖建仁不禁击掌赞道。

上官诚越发兴致高涨,便笑道:“肖处长,今日老朽情趣岸然,便送你几个字如何?”肖建仁大喜,忙道:“晚辈正有此意!”上官诚伸手从笔架之上,摘下一支狼毫,伯衡一旁为父亲铺好一张上等宣纸,又在那砚台之中,将一块松烟墨细细研磨。肖建仁一旁屏心静气,上官诚却提着毛笔,微闭双眼,在书房之中,缓缓踱步,凝神思索。

过不多时,伯衡已将墨磨好,便肃手而立,站在一旁。上官诚走到桌前,面色郑重,但见上官诚深深吸了一口气,忽然提笔,纵笔疾书。但见笔走龙蛇,端的是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片刻,上官诚写完,将毛笔往笔架上一搁,说道:“肖处长,字成矣。”肖建仁凑到近前,定睛一看,只见四行大字,原来是一首诗。肖建仁嘴唇蠕动,轻轻念道:“人世纵横六十秋,狼毫写尽名利羞;如今闻道仰天笑,从此大法心长留。”。但见字字俏俊飘逸,大气磅礴,十分豪放酣畅。

肖建仁大喜过望,脱口叫道:“好!好!好字、好诗!嗯,法轮功、‘真、善、忍’了不起!”上官诚微微一笑,一旁拿出自己的印章,肖建仁眼睛看去,只见是一枚青田石。上官诚在那宣纸之上,盖罢自己“草堂山人”的雅号,对肖建仁笑道:“肖处长,这副字么,便送你笑纳。”肖建仁满怀欢喜,躬身道:“上官教授,亲赐墨宝,肖某感激不尽。”一顿,又道:“今日求教,果然不虚此行。不但知晓书道精髓,更知道‘真善忍’这无上心法!上官教授,伯衡,肖某真是心中欢喜!从今往后,肖某不但苦练书法,更是要以‘真善忍’为座右铭,堂堂正正,慨立天地之间!”

转眼一晃,又是两个多月,其时已近一九九六年十二月底,再过数日,便是圣诞节矣。林琬薇父亲林崇武,接获民航总局任命,从国际航空公司驻长沙之湖南分公司总工程师一职,调至京城总公司担任副总经理,其职责是主管机务维修,以及基建工程。林琬薇母亲杨雅文,亦随之上调总公司财务部,依旧担任会计。

这一日,正逢一个周六,乃是林崇武、杨雅文调任京城国际航空公司总部之后,一切安顿完毕的第一个周末。林国栋、林琬薇兄妹分别从最高法院、京师大学堂回到首都机场附近国际航空公司总部新建的住宅区,与林崇武、杨雅文团聚。林国栋、林琬薇兄妹由于长期在外求学,往年皆是遇逢寒暑假,方得有机会与父母相聚,如今林崇武夫妇上调京城,一家人可以得享天伦之乐,都是十分高兴。

林国栋自从毕业分配至最高人民法院工作以来,由于其品学兼优、工作能力超群,故而其所在的经济审判庭庭长孟飞越,对林国栋颇为欣赏。这最高人民法院乃是国家最高审判机关,依照宪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同时亦是地方各级法院与专门法院审判工作之最高监督机关。按照法律,最高法院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而最高法院院长、副院长之任命及最高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之任命均由全国人大决定。在组织机构方面,最高法院由院长、副院长、庭长、副庭长以及审判员若干人组成。下设刑事审判庭、民事审判庭、经济审判庭,行政审判庭等。此外,还包括研究室、办公厅、人事厅、司法、行政厅、机关事务管理局、老干部局、外事局、教育厅等部门。

林国栋在经济审判庭工作一年近半,耳闻目睹许多以权谋私、以权代法之事,对国内当今法律制度心中深为失望。逐渐便有赴美留学深造之意。由于庭长孟飞越向来欣赏林国栋,在得知林国栋心中想法之后,不但未加阻拦,反而大力支持。并且亲自为林国栋撰写推荐信。林国栋随后又回返京师大学堂法学院,找到当年自己攻读硕士研究生之时的导师、法学院副院长孔超,又得到了第二封推荐信。接下来,林国栋参加美国法学院LSAT入学考试,获得了175分的高分。林国栋申请了美国哈佛、耶鲁、斯坦福等顶尖的十所法学院之后,如今便是静待消息了。而林崇武、杨雅文夫妇,见儿子有志留学,虽然心中略有不舍,但为其将来前途发展着想,亦是欢喜支持。

杨雅文见林国栋、林琬薇一同返家,高兴之余,便亲自下厨,精心调制几样好菜,端上桌来,一家四口,暖意融融,准备吃饭。林琬薇夹起一筷子糖醋鲤鱼,笑道:“好久没有吃到母亲的菜了!现在爹爹妈妈调至京城工作,以后我每个周末都要回家吃饭,嘻嘻!”林崇武、杨雅文夫妇相视而笑。林国栋一旁却故意叹气道:“可惜,可惜!琬薇有这般口福,我却要去美国啃面包去了!唉!”林琬薇美目顾盼,笑道:“大哥,这你可怨不得别人,想出国留学,可是你自己的主意哟!”林国栋笑道:“不怨不怨!以后啊,等大哥学业有成,便开它一家律师事务所,将爹爹妈妈接来美国,不就天天可以吃到母亲烧的美味佳肴了么!呵呵!”一番话说罢,全家皆笑。

林崇武这时问林国栋道:“栋儿,你联系留学美国之事,进展如何?”林国栋道:“孩儿这番一共联系了美国排名前十位的法学院,所有申请材料皆已寄去,最早的,明年二、三月份,当有消息矣。”林崇武点点头。杨雅文一旁轻轻摇头,微笑叹道:“唉,好不容易我和你父,调至京城工作,原以为从此一家人共享天伦、再不分离,谁知,栋儿这便又要远赴重洋……不过,”杨雅文话头一转,又道:“所谓‘好男儿志在四方’。栋儿虽然不在身边,但是今后得有机会大展鸿图,母亲仍是心中欢喜。”林国栋低头道:“古人云:‘父母在,不远游’。孩儿不能在爹妈膝下尽孝,原是心中不安。”

林崇武笑道:“栋儿!男子汉大丈夫,莫要这般‘英雄气短、儿女情长’!为父与你母,身体康健,事事如意,一切均好。你但管安心求学,无需过多牵挂!再说,”林崇武伸出手来,轻轻拍拍林琬薇的肩膀,笑道:“我和你母,尚有薇儿在身边,栋儿你更是大可放心!薇儿,你说,爹爹说的对不对?”林琬薇含笑点头,忽然不知想起甚么,脸上忽然一红,连忙悄悄转过脸去。杨雅文一旁亦道:“你父说得不错!常言道:‘女儿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有薇儿在我们身边,栋儿你安心发展事业便可!”

林国栋点点头,忽然看着林琬薇揶揄一笑,说道:“爹爹妈妈,所言皆是不错。然而所谓‘人算不如天算’。怕只怕‘女大不中留’啊,嘻嘻!”“大哥!你……”林琬薇又急又羞,瞪了林国栋一眼,口中说道:“你,你说的甚么话。我,我……”杨雅文耳朵听着兄妹二人言语,不由心中一动,转头看着林琬薇,问道:“咦,薇儿,栋儿这番话,倒是提醒了为娘。母亲素知你性格沉稳、有主见,于这终身大事么,也一直没有问过你。你在京师大学堂这三年多,可已有中意之人?”林琬薇大是害羞,连忙低头,小声道:“我,我……”

一旁林崇武笑道:“呵呵,看薇儿这般神态,怕是已有中意之人矣!来,快告诉爹爹,到底哪一个小伙子,这般有福,被咱们薇儿相中?”林琬薇更是羞得抬不起头来,支支吾吾,只是低头不语。杨雅文见此情景,心中又是替女儿高兴,又是微微有些紧张,连忙问道:“薇儿,这小伙子是谁?是你京师大学堂的同学么?”林琬薇点点头,又摇摇头。林崇武、杨雅文二人对望一眼,又是奇怪,又是好奇。只听林国栋一旁咳嗽一声,笑道:“母亲!琬薇小女儿家,脸皮儿薄,不好意思,孩儿便替她说了罢。”杨雅文催促道:“好,好,栋儿,快说、快说!”

林国栋笑道:“琬薇这意中人,我是见过的,名字叫作上官伯衡,山东济南人。乃是京师大学堂经济系高材生,端的才华横溢、出类拔萃。”“哦?”林崇武十分高兴,笑道:“原来栋儿你早已知晓!呵呵,你们兄妹俩,搞的甚么名堂!这么一件大好事,偏偏瞒着老爸老妈!”杨雅文一旁问道:“栋儿,但不知这上官伯衡是个甚么来历出身?”林国栋道:“伯衡乃是书香世家。其父上官诚,更是鼎鼎大名,不但是山东省立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同时还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的副主席哩!”“嗯,好,好!”林崇武甚是满意,点头道:“我便是喜欢读书人。”

杨雅文亦点点头,目光瞟了一眼林琬薇,笑道:“这样的年轻人,母亲倒是想见他一见。薇儿,你甚么时候,邀请他来家中一叙,我和你父,实际考察一番?”林琬薇又是欢喜,又是紧张,咬着嘴唇,小声道:“只是,只是,伯衡他,他……,不在京城。”“不在京城?甚么意思?”杨雅文一愣,不由问道。“噢,是这样。”林国栋插言道:“伯衡毕业之后,分配至山东省经贸委工作,眼下在济南哩。”“甚么?在济南工作?”杨雅文眉毛一皱,略微不悦道:“薇儿,他在济南工作,你和他相好,莫非今后想远嫁济南么?不妥不妥,十分的不妥!”说到后面,语气已经有些严厉。林琬薇一怔,连忙抬眼看着杨雅文,心中不由一紧。

(第十二章完)(待续)

* * *

Facebook Logo LinkedIn Logo Twitter Logo Email Logo Pinterest Logo

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