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6月15日
最近“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到一幅“铅笔”星云照片,照片中的“铅笔”星云在正式目录中的编号为NGC 2736。该星云只是船帆星座中一颗超新星爆发后残留的一小部分,船帆星座位于南半球天空。被拍摄天空区域的大小约为0.75光年,而船帆星座中这颗超新星爆发整个残余气团的大小为114光年,离开地球的距离为815光年。
天文学家认为,这次超新星爆发发生在1.1万年前,这次爆发结束了一颗巨大恒星的“生命”,在这颗超新星的区域留下了一颗脉冲星――快速旋转的中子星。尽管这次灾变已很久远,但是爆发形成的波迄今为止仍在起作用,在向周围空间喷发物质。
“铅笔”星云中的彩色条纹正是爆发形成的波与星际间气尘团相碰撞的区域,星际间气尘团在一般情况下是看不见的。但是在超新星爆发时星际间气尘团会被加热,至今仍在发射不同波长的辐射。浅蓝色区域对应着较炽热的气体,而浅红色对应比较冷的气体。与许多其他只是反射位于其中心恒星光的星云不同,“铅笔”星云由于炽热气体辐射而自己发光。它的形状也不同寻常:通常在超新星爆发之后残余的星云具有球的形状。
如果船帆星座中这颗超新星的“年龄”计算正确无误,则在超新星爆发后瞬间喷发飞溅的物质速度达到3500万千米/小时,但是现在此速度已明显变慢:在“铅笔”星云中仅为64.4万千米/小时。
在这幅照片中还可以看到一颗明亮的恒星,但是它与“铅笔”星云没有任何关系。确实,天文学家目前尚未测量这颗明亮恒星离开“铅笔”星云的距离。
仙后星座正在诞生超新星(图)
2003年2月19日
荷兰天文学家在经过相当长时间观测之后查明,仙后星座(也叫北天星座)中的一颗恒星很快就要发生爆炸。天文学家从1993年起最近的10年里对这颗黄色超巨星――银河中最明亮的恒星之一进行了仔细观测,在2000年曾发现这颗恒星温度突然从7000℃骤降到4000℃,恒星同时向周围空间喷射物质,喷射物质的质量超过地球质量10000倍,这是迄今为止天文学家观察到的最强烈的恒星物质喷发。
科学家们认为,超新星爆发会在任何时刻发生,而且实际上此爆发很可能已经发生,并且是很久前就已发生:须知仙后星座距离我们地球有10000光年之遥。
超巨恒星的奇异变化(图)
2003年4月1日
麒麟座中编号为V838奇异恒星的照片使天文学家感到十分迷惑不解,这颗恒星在2002年4月至12月期间超过自己本身亮度60万倍,成为我们银河中最明亮的一颗恒星。“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照片表明,该恒星星光是从其周围尘埃气团中反射的,由此形成仿佛一种能从地球上看见的“光回声”,利用望远镜或双筒望远镜即可以观察到。这一光晕在逐渐增大,因为光到达了新物质层,而据推测新物质层大约是在2万光年前开始向恒星周围空间喷溅。恒星本身骤然增大到这种程度,好像它处于我们太阳系中心,其边缘到达了木星轨道。
最令人惊奇的是,这不是新星或超新星爆发,在新星或超新星爆发时恒星外层会向周围空间喷溅,并显露出它炽热的星核。在膨胀到特别巨大时恒星表面仍然比较冷――总共只有2000℃,即为太阳表面温度低的三分之一。当天文学家看到“哈勃”拍摄的照片时,他们最初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为任何时候都没有观察到恒星如此急速的变化。天文学家认为,恒星曾将自己大量的物质向周围空间喷溅,然后自己又开始膨胀,周围的尘埃正是喷溅的结果。天文学家已经知道,这颗恒星拥有伴星――另外一颗恒星,但是它的成因目前还不清楚。
“哈勃”看清濒临死亡的行星状星云(图)
2003年5月19日
众所周知,行星状星云与行星没有任何关系,它们名称的获得是由于利用不大的业余望远镜都能看到其具有模糊边界的圆盘,即看上去很像一颗行星,而像“哈勃”这样大倍率望远镜能成功看清行星状星云的细节。
这里展示的一幅照片是编号为NGC 3132(非正式名称为南环形星云)的典型行星状星云,该照片是“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NGC 3132位于南半球上空,距离地球约2000光年,按照宇宙标准度量可以说非常近。像所有行星状星云一样,NGC 3132是一颗濒临死亡恒星周围一团正在膨胀的气团,它的横截面积约为0.5光年。
在NGC 3132中心可以看到两颗恒星,其中一颗恒星非常明亮,而另一颗恒星要暗得多,但正是这颗暗星实际上决定整幅美丽图像。由于这颗恒星的爆炸,其外层向周围空间飞散,而剩余的恒星内部其大小比我们的太阳小一点,但是它的温度却比太阳高得多,它发出的强烈紫外线辐射灿烂地照亮了整个星云。
一颗年轻明亮的恒星是这颗濒临死亡恒星的近邻,这两颗恒星一起围绕着共同的重心旋转。在照片右边上部还有一颗十分明亮的恒星,但是它与NGC 3132没有任何关系。
* * *
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