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篇小说:寻找失落的文明 (连载十二)

Facebook Logo LinkedIn Logo Twitter Logo Email Logo Pinterest Logo
【圆明网】不仅如此,我们华夏文明的第二点好处是,他能够真正地丰富人类的精神生活,在丰富人类的精神生活的同时,能够充实人的心灵,能够强用力地稳定人类的道德水平。

有人说,现代文明不也丰富了我们的精神生活吗?不,我说那不叫丰富精神生活,叫什么哪?叫刺激!就是刺激。

为什么这么说呢?五、六十年代的电影艺术,对人类的精神文明还真包含着不少有益的因素,这个我们暂且不提,大家看看现代的电影、电视,还有多少能够称得上人的精神食粮的成分在里面呢?胡编乱造,打打杀杀,荒诞不经;吃喝嫖赌毒,坑蒙拐骗偷,就是在教唆人犯罪,这是在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吗?

我们再看看所谓的现代高科技成果--电脑游戏,实实在在地就是刺激,玩电脑游戏的人自己也说:刺激,过瘾。

那么,现代文明对维护人类的道德水平起了什么作用哪?不言而喻嘛。

我们再来看看中国的四大名著,千古流芳!

仁、义、礼、智、信贯穿其中,质朴,细腻,神奇使人回味无穷。所以才世代颂传。其实,何只四大名著,唐诗、宋词、元曲等等等等。我们的祖先真的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

试想,我们华夏儿女如果没有祖宗留下的这点精神食粮,今天还有什么?那些标语、口号不都是象嚼过的甘蔗渣子一样没味嘛,什么“大干快上”,什么“斗私批修”,什么“共同富裕”,什么“几个代表”,都是些什么?其实就是精神垃圾。

有人说过,一个好的文艺作品能够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我们看看现代哪个文艺作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了?有许多电视剧人们不是边看边骂吗?太倒胃口了。

刚才说过,我们的祖先是一贯秉承“天人合一”的思想的,在这一思想下面,所创造出的中华文明,实质是个半神文化。说穿了,我们先人有许多超常的本领,神奇的事例,实质就是在“天人合一”思想的指导之下,由于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通过修炼得来的。就是说,这些本领不是人人都能够具备的,是不能普及的,这就是半神文化的特点之一。但是在当初整个社会都处于半神文化的氛围之中,所以这些东西是能够被当时的人类理解和接受的。

但对后人来说,这些东西既扑朔迷离,又对其将信将疑。再加上上文提到的这种半神文化的流传特点,所以,后人或把其当成神话,或被顽迷者贬为迷信。

比方在中医领域,一直流传至今的经络、穴位、针灸,既被现代人类利用着,又被现代人类批判着。现代人说,古人在劳动中由于碰到了身体的某一点,有麻、痛的感觉,同时发现自己的某种病好了,所以就发现了这种治病方法,并把这一点叫穴位,后来就发明了针灸。穴位知道得多了,把其连起来,就是经络。

不知大家听后有什么感想。

我感觉,虽然现代人类在极力否定神话,但是,又在创造着真正愚蠢的神话!没有任何逻辑在里面。

要知道,那穴位成百上千,那经络密密麻麻,比血管还复杂,而且都是三维立体地存在于身体深处,甚至内脏间隙。我实在想象不出古人是怎么一下一下把那么多穴位碰出来的。

没有任何专利和知识产权的祖先的文化遗产,就这么被子孙利用着 ,又被子孙歪曲着,我看到心里真不是滋味。

其实,那穴位、经络就是修炼人天目开了之后,反观自己的身体看到的,就这么简单。一个不修炼的人,为什么要极力否定修炼的存在呢?否定修炼中修炼者所感到、看到的种种现象呢?这样的情况,和一个没有去过南极的人极力反对企鹅的存在有什么区别呢?

咱们把话说回来。

我们的祖先所流传的半神文化,既非常符合科学,又给人留下神秘的想象空间;既强有力地稳定了人类的道德水平,又能够真正充实、丰富人类的精神世界,净化人的心灵。

所以,我实在认为,我们的华夏文明才更适合于人类!

也许有人说,按我们民族传统文明发展,不可能有今天的飞机,火车,电脑。

也许是这样,但是我说,按我们华夏文明发展,也许每个人都能活160岁,也许能送第二个月球到太空,使人类永远告别黑暗。这不是玄哪,大家不信研读一下《黄帝内经》,真人、至人、圣人、贤人都是寿敝天地的。

还有,史料中记载,很早以前,我们祖先就造了个木制飞行器,用来方便出行。相比之下秦始皇时代的“形状记忆合金”都不算什么了。

还是抛弃我们那禁锢的思想吧。还是敞开我们那紧闭的心扉吧。
让我们以包容、理性、公正的态度来重新审视一下璀璨的华夏文明吧!重新认识一下我们所生活的这个宇宙和我们人类自己吧!那时,我们人类发展的道路应该是更加宽广,充满光明。

……

雪松一口气讲了一小时五十分钟。高潮的地方慷慨激昂,平静之处娓娓道来。他忘记了紧张,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己。听讲的人们也似乎忘记了掌声。整个礼堂那么静穆,那么聚精会神,零星陆续进来的人,甚至没了座位就站在后排过道,几乎没有见到中途离场的。

当雪松大声地结束了演讲时,听得入神的人们似乎还没缓过神来,当他站起身来,离开坐位,向台下深施一礼时,礼堂中才爆发起怒潮般的掌声。

(待续)

* * *

Facebook Logo LinkedIn Logo Twitter Logo Email Logo Pinterest Logo

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