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除去求安逸心(译文)

Facebook Logo LinkedIn Logo Twitter Logo Email Logo Pinterest Logo

【圆明网】做好三件事:学好法、发正念、讲清真象。在每个人的修炼路上勇猛精进,正念正行。在考虑怎样走好我的路时,我明白了应该把人的一面变成神的一面。

但是,常人的一面紧紧的和我相连,我很多的想法,态度,反应和行为都是常人的。有时我意识不到,可有时我能意识到但还是继续那么做。为了能表现出心安理得,我就会给自己找借口。噢,这只是个小执着,也不影响谁,我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谁也不会发现的,等等。有时我还看到是我自己不想改变,因为那样我将要付出,我害怕丢掉我安逸的现状。

我给你们讲一件让我意识到我的不正确态度的小事。尽管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可能由于受到了刺激和触动而悟到什么,从而决定改变,这样很好。但是更重要的是在每时每刻提醒自己保持正念。虽然我感觉到师父就在我身边,引导着我,有时还是放任自己,自认觉得离目标差不多少了。我看到每一次放松就会摔跟头,还得重新来。我在修炼中精进一段,直到我能看到我改变了,然后我就又放松了,于是一切都白费了,我又走进了我的误区。

我要讲的是:因为我经常跟人讲我的不足,我做不好的地方,就好象是说自己不好能摆脱它们。一天,一位同修一定是听腻了,他回答我的方式触动了我。他说我的行为不是一个修炼人的行为,他还说他不明白为什么我知道有这个执著(当时说的是我贪吃的问题)还不能放弃它,这在他看来都那么的明显了。这时候我想了,我为什么会遇到这么个情况?我就想他理解不了我,我应该把嘴闭上。

过后我读到一篇文章,里面提到互相安慰给对方开脱的问题,“我在这方面做的不好”,“噢,别担心,我也是这样。”其实这种情况很邪恶。能够严肃的,客观的看自己而不把自己和别人比,我觉得这也是走自己的路。我又回想起那件事并发现那位同修没有我的执著,他才可以那样说我。

我的结论是:一方面,总是不停的说自己,这是一个有想吸引别人注意力的执著,这很自私。另一方面,过多的谈自己的不足而又不去改,这会给对方一种安慰,让人会觉得不足是可以被接受的。就好比承认我们有执著的事实,然而又找借口不去改变,所以就会让邪恶钻空子。

当然,要把握好,如果总是什么也不讲,把不足隐藏起来,也修不好,那么就要考虑好什么时候讲和为什么讲。

我清楚的意识到我有两个问题,一个是过多的说我自己,另一个就是贪吃。当然,我还有很多其它方面需要改进的,但我就先谈谈这两点。

我为了减肥曾去看过一位饮食专家,当我看到她向我推荐的减肥计划时,我就想,我可能永远也坚持不下去。可是,当时我是那么的不喜欢我的身型,我接受了她的建议,我觉得该改变一下了,我不能再这样继续下去了,就算难我也要去做。由于我还是很执著于结果,往往在我减肥的时候瘦不下来。所以这次,我做好了也许一克也减不掉的准备,然后开始减肥。

奇迹出现了,这并不怎么难,我不饿,而且我眼看着我在掉肉!尽管有时还是多吃了一点,我也能掉肉。太好了!

正是因为太好了,我开始算计我在能继续消瘦的情況下,可以再多吃多少。结果不出所料,半个月后,我一斤肉没再减掉。我吸取了教训,又回到以前的严格减肥,但我不再消瘦了。持续了一个月,在这一个月里,我被迫放弃了这种斤斤计较的心,于是我意识到了我处事思维的方法:以最小的努力得到最多的好处,这不是正和修炼相反吗?

我问自己为什么我炼功还是瘦不下来呢?当然我也知道要放下求结果的心。但是还是做不好。放下心并不是变得漠不关心,而是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以前,我曾想,只要我为大法工作,大法就会管好我所有需要的东西,包括对我儿子的教育。然而,我的经历让我认识到,大法是要引导我直到我能为我的行为负责。

我明白了要给予而不期待回报。

我体会到,当我在大法活动中念正的时候,事情就比较容易做。想想中国的学员,就觉得我受的这一点小苦和他们所经受的相比也就不算什么了。我们说的不是牺牲,而是能不计任何代价的以正念站在法上去看待问题,我觉得这就是“没有执着”。当我们大家在一起的时候,我能感觉到一种力量在帮助我。而当我一个人的时候,我面对的只有我自己,没有人来提醒我该做什么。虽然师父,大法,神都在那儿 呢,可是我看不见他们,要自觉的,每时每刻做我该做的,这对我来说还是比较难的,这也就是现在的我。我认为放弃执著是不纵容自己,而想要主宰自己就得理智,注意自己的思想和言行。

放掉执著就是在法上认识法,在生活、思想、语言、行为方面要负责任,用真、善、忍去衡量,不受感情和欲望的干扰。真的,这一切都在《转法轮》里,我每次认识到我的不足的时侯,我发现这些都写在《转法轮》里了,奇怪我以前怎么没看到。我认为这正是因为我的理解还没有达到那个层次。当我把我的所做所为与《转法轮》对照去修自己时,我就能把那个执著放掉了。我每过一关后就会感到一身轻,我想这就是提高吧。

(2004年法国法会发言稿)

* * *

Facebook Logo LinkedIn Logo Twitter Logo Email Logo Pinterest Logo

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