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网】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
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
作者简介
崔颢(公元 ?─754),盛唐著名诗人。早期诗多写闺情,流于浮艳。后来经过边塞之行,诗风变为雄浑奔放。明人辑有《崔颢集》。
字句浅释
解题:作者北上京都长安,路过华阴县时写下了这首境界雄浑而意蕴深远的唐诗精品。岧嶢:山很高峻的样子。太华:即西岳华山。咸京:即当时的都城长安,因为秦时叫咸阳,故称之为咸京。天外:比喻高入云霄。三峰:指著名的芙蓉、玉女、明星三峰。武帝祠:汉武帝为祭巨灵神而设立的祠堂。仙人掌:华山各峰中最峭的一峰。秦关:秦代的潼关(或说函谷关)。驿路:沿途设有驿站的大路。汉畤:畤是古代帝王祭祀天地五帝的地方,即后世的神坛之类。这里指秦汉两代在咸阳北面建立的五个畤。借问:恭敬的问语,如现在说“请问”。
全诗串讲
祭祀巨灵的武帝祠前云气正消散,最陡峭的仙人掌峰上雨后刚放晴。
黄河华山北接秦时大关形势壮险,来往驿路西连秦汉五畤地势坦平。
请问路边追名逐利的来往旅客们,哪里比得上就在这里学道求长生?
言外之意
此诗在结构、内容安排和写作手法上都很有独到之处。结构上打破了律诗起、承、转、合的传统格局;内容上,前六句全是写景,第七句突然从景中跳出来,眼光转向路旁的游客,末句又用一个结论性的问句来结束全诗;这种特殊写法并没有让读者感到突然,那是因为作者在整个写景过程中都运用了暗示、隐喻、双关等巧妙的写作手法,让读者在领略景物壮美的同时,思想上已经逐渐的靠近了作者最后要得出的结论:
第一句在强调了华山的高峻(岧嶢)后,用一个“俯”字,活灵活现的表现出“群仙居止的华山向下俯视帝王之都的长安”这一形象,不但生动、气势非凡,而且隐喻了“人间的至高至贵,在神仙眼里都是很低的”这一层涵义;第二句写“三峰”直入云天、高出“天外”,当然是人间刀斧削不出来的,暗示着“只有巨灵神的鬼斧神工才能成就”(传说华山各峰都是巨灵手劈而成),同时隐含了“神力高与人力”之意;第三句暗示了“礼敬神灵可以驱散迷雾”之意;第四句为双关句,除了文字层面的意义外,隐喻层面表示“人间难以把握的风雨阴晴等自然现像,只是仙人们手掌上随心所欲的游戏而已”;第五、六两句并非写实在的“眼中景”,而是把读者推到一个凌空而立、向下俯视诗人“意中景”的位置上,使人有心胸开阔、眼光高远的感觉。第五句用一个“枕”字把黄河、华山人格化了,再用一个双关的“险”字,不但有“河山、秦关壮美险要”的字面内涵,而且隐含“北上京都求名逐利之仕途充满风险”之意;第六句除了字面意义外,“平”字双关,托出“西去事神的大路是平坦的”这一层含义。有了以上各句中写作方法的巧妙运用,读者已经能多少感觉得到诗人最后问句中的结论了,因此不会觉得诗人貌似突然的问句是信口开河。
* * *
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