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网】一辆大卡车停在楼下,装着我们所有的东西——衣柜、床、衣物等。
爸爸和舅舅在抬箱子,妈妈抱着小花,牵着小芳先去开门,我捧着一包衣服往楼上走。对面二楼传来喝斥与哭泣声,破箱子扔到楼下,“啪——哗——”里面的碗摔碎了。一个女人嚎啕大哭,抱着个婴儿披头散发地坐在地上。几个粗壮的穿工作服的男人三下五除二,把箱子、被垛、桌椅板凳扛下来,“砰”地一放,嚷着:“没什么东西,差不多了!”听到旁边两个邻居小声嘀咕:“她家死赖着不走,工宣队可不惯你毛病,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撵他们走!”“哎,倒了霉了!”摇头叹气。
这是个四层楼的四合院,四面走廊相对,我家在四楼,是27平方米的直筒房,一通到底,看见一扇四方窗,下面有暖气。床、柜、桌子两边放,中间一条羊肠小道。里屋12平方米,窗旁是父母结婚的床,靠墙放大衣柜,两个叠放的箱子,吃饭的圆桌。外屋8平方米,右边是写字台,左边新做好的木床占了大半,开关门开关门距床帮只有一寸,“好险,差一点儿就……”爸爸叹道。厨房搭了两个搁板,放碗盘,米面。锅台上有瓦斯,做饭很方便。门边有一小方蹲式厕所,再也不用像农村那样跑到外面。厨房、厕所加起来7平方米。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妈妈说。比起农村破旧屋子,不知要强多少倍。况且离厂子近,冬天有暖气,已经不错了。
对面楼房也是一眼望到底,中间一条羊肠小道,格局、大小都一样,家家如此,不挂门帘,看得清清楚楚。在七十年代,没有电视的日子,这样的四合楼院是够热闹的,谁家夫妻打架,谁家来客人了,谁在打骂孩子,都知道,没什么隐密。晚饭后,串门聊天,或坐在门口走廊边、楼梯口谈笑风生,趴扶着铁栏杆窃窃私语。楼下院子没有一棵树,全是居民自搭放杂物的小房。这小小的直筒房有不少是三代同堂啊!睡觉的地方都很拥挤,只好把杂货请到走廊或院子里。
* * *
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