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网】戚景通老年得子,56岁时才有了戚继光,对其非常疼爱,除了亲手教他读书习武,对戚继光的品行修养要求十分严格。
戚继光13岁那年,有一天穿了一双考究的丝履,心里觉得很舒服,不免在庭前多走了几个来回。
结果被父亲看见了,戚景通把他叫到书房,十分生气地训斥说:“穿上好的鞋子必定还想穿好的衣服,穿上好的衣服必定还想吃好的东西。你小小年纪就想吃好穿好,将来就会贪得无厌,长大后就会去追求锦衣肉食,要是做军官司,说不定还会侵吞士兵的粮饷。像这样下去,你就难以继承父辈的事业了。”
后来虽知道了这双丝履是外祖父送的,但戚景通还是让儿子把丝履脱下来,当即撕裂,以免他自幼养成奢侈的坏习惯。
有一年,戚家的十几间茅屋由于年久失修,已经破败不堪。戚景通请来几名工匠要翻修一下。为了能有一个接待朝廷命官的像样场所,他叫工匠在正厅安设四扇雕花门,让戚继光负责监工。
被请来的几名工匠认为戚家是名门望族,只安设四扇雕花门不免显得小气了点,就私下里对戚继光说:“公子家是将门,家大业大,应当里外门户都设雕花的,一共十二扇,这才和公子家的声望相配。”戚继光觉得有理,就向父亲提出了这个建议。
戚景通严厉斥责了他这种图虚荣、讲排场的想法,并告诫他:从小贪图虚荣,长大就不能做大事。戚继光接受了父亲的批评,领着工匠,就安了四扇雕花门。
戚景通还教育戚继光,读书习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去追求个人的功名富贵,而是要利国利民,学习“忠、孝、廉、节”等道德品行的修养。
戚继光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一生只求安饱,笃志读书,苦习武艺,后来终于成为明代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名载青史。
炫耀、沉迷、执著于自身的外表、学识、作用、财产、成就等,以此渴求他人的吹捧、表扬或赞美,这就是虚荣心。虚荣心的根源无非是为私为我,这必将消磨大志,难成大器。如果被这一虚幻的荣耀所奴役,为它去拼夺争抢,甚者伤人害己,这才是可悲的。
* * *
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