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Facebook Logo LinkedIn Logo Twitter Logo Email Logo Pinterest Logo

【圆明网】一天,孔子在家闲坐的时候,对他的儿子孔鲤感叹的说:“君子是不可以不学习的,与人会面不可以不修饰,不修饰仪容就会显的不整洁,仪容不整洁就显的对人不尊重,对人不尊重等于失礼,失礼就不能自立于世。那些站在远处就显的光彩照人的,是修饰的有整洁仪容的人;与人接近而让人心中洞明的,是拥有渊博学问的人。”

孔鲤听完以后,问道:“那么父亲的意思是说君子一定要善于修饰自己了。可是您不是经常教导我说君子只要保持本质就可以了,不需要讲究文采吗?”

孔子说:“鲤啊,你还没有理解我的意思。文采如同本质一样重要,文质彬彬才能成为一个君子。如果一个人过于质朴,他就会显的粗野,流于粗俗。但是也不能太讲究文采。如果一个人太富于文采,文采多于质朴的话,他就会流于虚伪、浮夸。花言巧语,伪装和善,这种人是很少有什么仁德的。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这才是个君子啊。”

君子是儒家理想的人格模式和人格典范,是普通人行为的标准和榜样。但成为君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的是对文和质的关系不偏不倚的把握。“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也是儒家中庸之道的一种表现,儒家讲“过犹不及”,太过于修饰和太质朴都不能算是君子,只有文与质恰当的调和,才能达到君子的境界。

* * *

Facebook Logo LinkedIn Logo Twitter Logo Email Logo Pinterest Logo

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