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环境问题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各国都在研究对策,拯救日趋恶化的环境。现在所采取的方法归纳起来可分为技术和法律。这种方法虽然在现阶段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它局限在科学所能认识到的范围之内,而治理方法本身也是一种生产活动,也需要能源和排放污染物。治理结果是把一种污染形式转化成另一种污染形式,并没能彻底解决污染问题。但对科学还没有认识到的就无能为力,而新的污染往往就从这里开始。要想彻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就必须找出造成环境污染的根本原因。通过从新分析现在被认为的造成环境污染的几种原因,发现环境污染的根本原因是人们的不正当的生活方式和生产行为。人的行为之所以能够成为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是因为衡量人的行为的“道德标准”发生了变化,道德标准被法律规定的行为标准所代替。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就必须提高“道德标准”。而人的行为是受观念和欲望所支配的,要改变人的行为就必须首先彻底改变观念。能使人的观念彻底改变的唯有“真理”。
道德标准发生变化怎么会造成环境破坏呢?我们看一看什么是道德,道德是人的行为准则与规范,而道德标准就象九大行星围绕着太阳转一样,是宇宙的运动规律,它是以人为中心的,人与人之间、人与周围的物质之间存在的固有的关系,是人必须遵守的理。人的道德观念可能会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但道德标准是固有的,是不能变的。只有人的行为准则──道德,符合这个固有的道德标准,才能使以人为中心的这个环境保持平衡,否则就会出现问题。历史上许多文明遭到毁灭,都与人的道德偏离道德标准有关。现在出现了什么现象呢?衡量人的行为的标准不是道德标准,而是法律规定的标准,而法律是人编出来的,受人自己的利益制约,更不是全面体现宇宙中固有的理。那么,人的行为就开始偏离了固有的道德标准,现在环境破坏与此有直接的关系。具体举一些例子,人向环境中排放自然界中本来不存在的东西,如塑料或其他化学合成的产品等等,这些东西不能加入环境循环体系,因为自然界中没有这个规律。这要用固有的道德标准来衡量的话,人的这种行为是不道德的,因为人的行为违反了自然规律。但用偏离了的道德标准──法律标准来衡量的话,是符合道德的。但这种行为的结果确实是造成了环境破坏。这是道德下滑给环境造成破坏的简单形式。道德下滑后的人的行为,还在改变人与人、人与物之间存在的固有的关系。在人与物之间的复杂的关系中,现在人们只想保留自己认为对人有利的关系,对自己不利的就改掉。例如,人与牛之间复杂的关系中,人们只想保留牛给人提供肉、提供牛皮等关系。牛给人提供劳动力的关系就用机器来代替,因为牛的劳动效率太低。其结果是人与牛之间的关系就失去平衡,而围绕着人和牛为中心的环境也开始发生变化,因为事物之间的关系是一环扣一环的非常复杂的关系。不只是这些,还把水、空气、土壤这些东西也想以人工生产的来代替(有些人正在研究)。甚至连人都想通过工业生产来代替(克隆人)。整个自然界中固有的理都想按人的想法改变。这用固有的道德标准来衡量的时候,是极不道德、极其危险的行为。然而,这种行为现在是受到法律保护的,因为它符合了法律所规定的行为标准。而人们保护环境的方法也是这样,只想保护对自己有利的,对自己不利的就按自己的想法改造。其实人不是在保护环境,而是在改造环境。然而,这只是道德下滑给物质环境所造成的破坏。但人类不只是生活在物质环境当中,社会环境(或者说是精神环境)对人类的影响是更不可忽视的。黑社会、暴力团伙、恐怖组织横行霸道,连有些国家的合法政府都在搞恐怖活动。使全世界人心慌慌、鸡犬不宁。这个环境的破坏与道德下滑的关系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人们现在还没把它列入环境破坏的问题中,所以这里不细讲。但是人类的生活环境是很复杂的、是综合型的,只想改变物质环境,而不改变社会环境,恐怕是行不通的。
要想彻底改变现有的环境,使它恢复到原始的那种状态,就必须改变人类变异了的道德观念,改变不正当的行为,使其归正到固有的道德标准上来。然而,改变观念可不是容易的事情,中国有句俗话叫做“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人最难放下的是观念,有甚者为假理付出生命而不可改变……”(《精进要旨》“为谁而存在”)自古以来,能够彻底使人的观念改变的只有“真理”。谈到“真理”,宗教也在谈“真理”和“道德”等问题。当然,宗教在历史上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世界上很难说什么东西能够保持永久不变,按照我们现在这个科学的认识,任何事物都遵循着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当然也许还有我们没有认识到的。不管怎样,现在各种宗教层出不穷,但人类的道德水平还在继续下滑着,老人们经常说现在的年轻人不如他们年轻时那样遵守道德,这是事实。尽管人类的道德在急速地下滑,但我们也不是没有希望挽救。事实上现在世界上有一亿多人的道德在急速地回升,他们就是“法轮大法”的修炼者。他们之所以能够改变观念、提高道德水平,就是因为他们已经闻到了真理──宇宙的最高特性“真、善、忍”。
3/1/2002
* * *
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