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医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作用(FSC-007)

Facebook Logo LinkedIn Logo Twitter Logo Email Logo Pinterest Logo
【圆明网】[文章提要]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医学的基本思想之一。人体是一个小宇宙,天有五气,地有五行,人有五志和五脏,遥相对应。中医对穴位的命名,对体内各种能量变迁的描述都反映了这一特征。西方人称中医诊断听起来象天气预报,正是由此而生。


一、中医源于古老文明,我们的首要任务是挖掘和继承。

中医的起源至今仍然是个迷。一个具有政治色彩的说法是:“劳动人民在几千年的生活实践中经验总结的结晶。”比较有勇气的中医学者则把它归于一个美丽的传说:河图与洛书。无论哪一种说法,有一点是肯定的:这一中国传统文化在其出现的早期就是系统而完整的,其复杂而精确的程度是现代医学无可比拟的,例如对经络的系统描述,有关病机病理的阐述,天人合一的思想,和对中药药理作用的揭示等。在临床实践中,当我们正确地理解和应用传统的认识方法,治疗效果就会好,相反,标新立异,把属于完全不同层次和范畴的现代医学概念混同到里面去,搞所谓的“中西医结合”,不仅效果不佳,还会造成概念混淆,逻辑混乱。如对肝阳上亢,肝风内动型的中风(脑血栓),也用活血化瘀药物去治疗便是一例。

如同世界上许多重大的文明古迹和考古发现一样,中医学的基本思想、内容和方法是由一个高度文明发达的人类社会所创造并部分地遗留下来的,是一个古老文明的产物。因此,踏踏实实,仔仔细细地去了解它的真正涵义极为重要,由于语言的差别,时代的久远,印刷的错误,加上注解者的误解或误导,对今天的人来讲,这是一个异常艰巨的任务,只有充分继承这一文明瑰宝,才有可能论及发展。历史上着名的医学家正是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传统中医是一个发达医学,而现代西医则是发展中医学。

二、中医是能量医学

与西医的形体医学不同,中医是一个能量水平上的医学。中医的经络系统是能量流通的渠道,中医的一切物质都冠以“气”这样一个能量概念,如卫气、血气、营气、精气、脏腑之气、经络之气、水谷之气等等。中医的器官也不是一个解剖学上的概念,而是一个具有特殊功能的能量中心,它通过经络与身体从内到外,从上到下,与其系统之内和系统之外(其它器官系统)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成为中医学整体概念的物质基础。其针灸,推拿,导引等治疗手段皆是调节能量的失衡。中药与西药的本质区别不仅在于其天然性,综合性,而关键在于其影响的是人体能量的失衡,所以,中医以四气五味和经络归属而分类使用的。

中医的诊断也反映着各个能量中心(器官)和各种能量的质、量及流向的变化,如痰气瘀结,气郁化热,中气下陷,肝阳上亢等。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医学作为一个完整的能量水平上的医学系统,不是一个什么替代医学(alternative medicine),或者替补医学(complementary medicine),而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基本医学 (essential medicine)。

三、中医学是微观空间的医学

中医令现代人困惑的地方在于其概念的抽象。现代医学研究者一方面逐渐认识中医的临床效用,另一方面也为其摸不着,看不见的理论体系和基本概念而一筹莫展。令多数研究者惊讶的是,中医学是一个如此复杂而完整,系统而精确的能量体系,而这一体系存在于人类感官和感官的延伸(各种精密仪器)尚不能测到的更微观的空间。中医通过“望”、“闻”、“问”、“切”所获得的信息则是这一微观空间最表面的反映。在古代,人们通过修炼可以获得透视人体微观空间的能力。随着现代人对影像技术的发展,终有一天,人们会对人体在更微观空间的功能活动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四、中西医学的汇合与中医对现代医学发展的指导作用

中医与西医虽然一个是更微观的能量医学体系,一个是较宏观的形态医学体系,一个是古老而发达的医学体系,一个是现代而发展中的医学体系,但由于都是基于同一个人体,必然有相汇贯通之处。随着现代人对医学和健康奥秘的不断探索,越来越多的发现使现代医学思想和观念靠近传统中医学,也更证实了许多中医理论的准确性。例如,在病因方面,现代医学由局限于对疾病本身的研究扩展到对疾病预防的认识,发现70--80%的各类疾病是由人类不良的生活习惯造成的,造成机体直接和间接的损害,使各类外在致病因素有机可乘,如同中医的“不内不外因”,同时,现代医学明确认识到,精神应激(压力)是致病的重要原因,它不仅造成重要细胞的凋零,也能使不良基因的表达从而导致多系统的急慢性疾病。仔细分析一下精神压力的成份,不难发现它正是“喜、怒、忧、思、悲、恐、惊”的混合体。“七情不调”正是中医病因学中重要因素的内涵。长期的精神压力自然是健康的大敌和致病的要因。

现代医学许多具体的发现也不断地证实中医理论的正确性。比如,一些特殊肠汰对心肺复苏患者肺水肿的调节(大肠与肺相表里),肾脏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从而刺激骨髓造血(肾生血),泌尿系感染易导致谵妄(心与小肠相表里)等等。这些所谓的新发现,其实是中医中几千年来的定论。在现代医学中,功能医学或新医学就是基于许多类似的发现由现代医学研究和临床人员整理出来的新体系,反映了现代医学的新走向,以及与传统中医思想认同的趋势。所以,反过来讲,由传统的中医思想去指导现代医学研究则可大大加快现代医学的发展速度。比如,性行为与老年性痴呆的关系,可能会为老年性痴呆病人找到分文不花的预防措施(肾养髓)。又如,从对大脑进行孤立的研究,转移到五脏系统与大脑功能的联系,可能会为精神活动和精神障碍打开一个全新的视角(五脏与五志)。

五、对传统中医继承的缺陷

现代中医对关于精神范畴的认识和理解十分有限,从而使中医最精华的一部分得不到充分的继承和发扬。如果我们接受七情不调是致病的重要内因的话,我们就必须面对这一论断的原因和原理。中医讲“心为君之官,心不明则十二官危 ”,“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在中医的穴位中,有与精神活动密切相关的所谓 “十三鬼穴”。在中医养生学中,“清心寡欲”则是长寿的重要秘诀之一。何以如此,我们所知甚少。因此在现代中医学的治疗手段中,此方面也常常欠缺。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是复杂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对中医学中比较“玄”的部分不敢正视,视为“糟粕”或“迷信”。从而失去探索研究的机会。相比而言,现代医学的心理学和心灵学的认识和研究虽显幼稚,却是毫无禁区,大胆探索,成绩卓著的。中医学要想在现代社会作出更大贡献,就必须挖掘和继承其精神和心灵领域,展现中医学博大精深的全貌。

六、天人合一思想与中医学范畴的突破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医学的基本思想之一。人体是一个小宇宙,天有五气,地有五行,人有五志和五脏,遥相对应。中医对穴位的命名,对体内各种能量变迁的描述都反映了这一特征。西方人称中医诊断听起来象天气预报,正是由此而生。然而,人体不仅是物质存在,更是精神存在,人的秉性,脾气和思想等等。在人体健康范畴,人的精神平和则气血顺畅,所谓的“心平气和”便是此意。但是,在人体,气是一个有限而易损的能量,许多因素都能导致气的障碍,如:气虚,气滞,气逆,气陷,气脱等等,正所谓:“气之所至,病之所存。”所以,一切治疗和养身之道,均是围绕着补气,吸气,调气在做文章。但是,气毕竟是气,它最终是要衰竭的。然而,宇宙的能量却是相对永恒的。那么,既然人体是一个小宇宙,那么,人体能量为什么不能永恒呢?如果人体是一个小宇宙,人体具有精神的话,那么,我们周围的大宇宙,是不是不仅有五行,五气,还应有一个精神呢?答案应该是肯定的。如果一个小宇宙同化了大宇宙的精神,是否也就获得了大宇宙的能量呢?答案也应该是肯定的。所以,中医到了最高境界就是所谓的修身养性,淡化名利,清心寡欲,达到“贫贱不移,富贵不淫,宠辱不惊,威武不屈 ”的至真至善和大忍的境界。这实际上就已经超越医学而进入一个新的范畴,即,修炼。一个真正的性命双修的修炼方法可以帮助修炼者达到这样一种境界。此时,人体这一小宇宙的能量-气,随着同化大宇宙的精神特性而转化成更纯净,更永恒的能量-功,健康长寿便得以实现。中国大陆近年来流传的法轮功正是这样一种修炼方法,却因为政治因素而受到禁止。联想中医在历史上也曾经数次遭禁,对这些文化瑰宝被遗留在中国,我们是当之有愧的。而不受意识形态干扰的西方医学很快意识到健康的多层性和多面性,明确地提出现代医学新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心灵模式。当一个人灵魂健康时,他的心理和社会行为必然健康,他的身体的健康便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其实,传统的完整的中医学和真正的修炼方法,不仅含盖了这一模式,而且提供了整套可行的方法,应该受到珍惜、继承和发扬光大。

(注:本文主要观点深受李洪志先生所著的《转法轮》一书启发,有兴趣者请阅读此书。)

3/17/2002




* * *

Facebook Logo LinkedIn Logo Twitter Logo Email Logo Pinterest Logo

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