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网】吴隐之,字处默,东晋濮阳鄄城人,其博览文史,非常儒雅,为人孝顺友悌,坚守德行节操,清正廉洁、不贪不义之财,位至光禄大夫,被史家称为晋朝第一良吏。
吴隐之二十岁时就有清正的操守,当时家中贫困,虽然每天粗茶淡饭,但他从来不吃不该自己得到的粮食,虽然家中没有一石的余粮,但他从来不取不义之财。
吴隐之侍奉父母非常孝顺谨慎,以至于连仙鹤和大雁都被感动,母亲去世后,应该哭泣时有仙鹤鸣叫,祭祀时有群雁环聚。因为敬重钦佩他的德行,太常韩康伯将其任为辅国功曹。后来他的哥哥吴坦之因事要受到株连,吴隐之到大司马桓温那里乞求用自己的性命来代替哥哥受过。桓温受到感动,将他哥哥释放,对吴隐之倍加重用,不久升任其为晋陵太守。
尚书令谢石曾经请吴隐之做卫将军主簿。吴隐之要嫁女儿时,谢石知道他贫寒朴素,嫁女儿一定会草率从事陪嫁很少,于是命令挪用厨帐帮助吴隐之为女儿操办婚事。谢石的使者到吴隐之家后,发现婢女正牵了狗要出去卖,除此之外没有筹办一点陪嫁。
吴隐之后来被召入朝廷,历任中书侍郎、国子博士、散骑常侍、著作郎、御史中丞等职,虽然身居高位,但他始终保持清廉俭朴的操守。家中冬天没有被盖,有一次洗了衣服,只有身披棉絮以御寒,日常依旧辛苦劳作,同贫寒百姓没什么两样。在郡中做官中,其妻子还要自己去背柴草。而他将自己所得的俸禄全部分给了需要救济的亲戚族人。
当时广州岭南一带依山靠海,有很多奇珍异宝,一箱珍宝就可以供几代人享乐,但那里瘴气泛滥,百姓困苦不堪,没人愿意去做官,派去的官吏也大多只顾自己贪污敛财,不管百姓死活。朝廷想革除岭南的弊病,于是在隆安年间,将吴隐之派往广州,任其为龙骧将军、广州刺史、兼平越中郎将。
离广州二十里远的地方叫石门,这里有泉水叫贪泉,喝后会让人贪得无厌。吴隐之到广州后,对他的亲人说:“不见泉水也会有贪念,关键在于能够保持自己的心志不乱,到了这里会使人丧失清白的原因我知道了。”于是来到贪泉边,舀起水来喝了下去,并赋诗道:“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意思是,人们说喝了这里的水会让人贪图金银财宝,但我想假如让伯夷和叔齐这样的高洁之士喝了,始终也不会改变他们的操守的。”吴隐之借此也是表明了自己坚守清白的决心。
吴隐之在广州更加砥砺自己清正的节操。日常吃的是青菜和干鱼,幔帐、器用和服装都让外库代为办理。有人说他这样是不是太做作了,可他始终不为所动。有手下人给他送鱼时,总是剔除骨刺只有鱼肉,吴隐之觉察到他的用意后,责罚并开除了他。
吴隐之在任期间,广州改观很大,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元兴初年,皇帝下诏说:“孝顺的行为笃行于家门之内,清正的节操砥砺于风霜之中,这实在是不容易做到的,而又是君子最美好的德行。龙骧将军、广州刺史吴隐之孝顺友悌超过常人,俸禄分给九族,自己却清廉俭朴,节俭到以干鱼为食。他身处物欲之地,而能不改变操守,享有镂金之富,而家人却不更换服饰。他革除奢侈务求节俭,令南域改观,朕嘉奖他,可以进封称号为前将军,赏钱五十万,粮食一千斛。”
据说吴隐之在从广州离任回朝时,乘船途经广州西北方的北江,原本平静的江面突然狂风大浪骤起,船岌岌可危,吴隐之自问自己在此地的所作所为无愧于天地,何以招致天谴呢?于是再三追问,得知妻子刘氏要了他人赠送的一块沉香,于是立即将沉香投入江中,结果江面立时风平浪静。投沉香的地方后来耸起一座沙丘,被人称之为“沉香浦”或“沉香沙”,现在仍可以看到。
史书中赞曰:“吴隐之酌水以励精,晋代良能,此焉为最。”称赞他是晋朝第一良吏。唐朝的王勃在名篇《滕王阁诗序》中赞叹道“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意为像吴隐之这样清正廉洁的人,即使喝了贪泉之水也不会变得贪浊;后人为了纪念吴隐之,在当地立了一块“贪泉碑”。明朝时还建有吴隐之祠,门上有匾“清风万古”对联曰:“清拟夷齐,百世闻风顽懦起;绩留岭海,一诗厉操士民思。”
义熙八年,吴隐之告老请求退休,皇帝封赏优厚下诏准许,授其为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赐钱十万、米三百斛。去世后,追赠其为左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
吴隐之一生坚守清正不贪、节俭朴素的操守,是位有德之人,他屡次受到朝廷褒奖,常常受到皇帝优厚的封赐和显贵的赠封,当时的清正廉洁之士都以他为荣,他的两个儿子及孙子也都继承了他的遗风,很有德行。他的德行足可以垂范后世,不论是做官不是立身做人都需要这些美德。
* * *
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