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网】中共十七大就要开了,据说要把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郑重的写入党章,也就是把它加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三个代表”之后,共同成为中共的立国理论和执政纲领。
其实所谓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三个代表”等早已没有人相信了,连最高当权者都不相信了,而且因其给人类带来无穷的灾祸而正在被全世界谴责。尤其是所谓的“三个代表”更是臭名昭著、贻笑大方。中共把这些烂东西继续保留在最高级的文件里,可见这个党真是“党穷志短”的很啊,再没什么前途了。
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也救不活中共,因为它也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更不是什么伟大、深厚的东西。科学给人类带来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观念的变异、道德的沦丧、环境的严重污染等破坏人类的根本问题,现在,有识之士正在反思科学与人类的关系,未来的人类是决对要正确对待科学的,科学也不能成为人类的根本,不能成为立国之本。
其实国家应该完全建立在道德的基础上,只有道德才是立国的根本。
道德是万物的根本,也是人类的根本。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可见,“道”是天、地、人都要师法的对象。万物、众生的存在和发展是以道为根本的,离开了道,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础和根本条件。
博大精深的神传文化强调的根本问题就是道德。“道”是任何一种传统文化的最高范畴,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传统文化都是一样的。道德是衡量好坏的最高标准。法律、政令、文学、艺术、审美、生活等,无不以道德为最终的评判标准。
衡量一个人好坏就看他有没有道德,衡量一个领导人的好坏也是看他的道德水平。中国古代的伟大帝王将相无不是道德高尚的圣人或君子,中国人把圣明的统治者称为“尧舜之君”,就是这个意思。
综观中共的腐败官员,无一不是道德极端败坏者,因为中共是反道德的,其主导理论马克思主义是反道德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它把道德看作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把道德看作是人定的,它甚至把道德看作是阶级社会的产物,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也就是说它认为道德是人自己想怎么定就怎么定的,它也就认为道德没有什么客观性,这就完全抹杀了“道”的本义和真意,因为“道”的本义即是指客观的最高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人必须无条件遵循的,在神学上讲,道就是神的意志,道就是神。
所以说,虽然马克思主义表面上也讲什么“道德”,把道德分为什么“奴隶主道德”、“封建道德”、“资产阶级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等,其实它根本上是完全阉割了道德的本义,是完全不讲道德的,它也就是反道德的。在它的实践中,“党性”是高于一切的,“党性”要远远的高于道德,实际上它就是以“党性”完全扼杀了人的道德良知,使许多党员由好人变成坏人,由人变成鬼。鲜有几个党员能一生凭着良心做人做事的,鲜有几个党员在所谓的“党性”压迫下没有做过违心事的。
那么什么是“党性”?为什么这个“党性”如此厉害啊?说白了“党性”就是“党的利益高于一切,为了党的利益,什么都可以做,只要符合党的利益,所做的事就是最光荣的。”它为了欺骗党员和人民,又加上最虚伪的一句“因为党是代表人民的”。加上这一句强词夺理的谎言后,它做什么都是最光荣的了:
——开坦克辗杀学生,是符合“党性”的,因而是最光荣的。
——镇压法轮功,因为是符合“党性”的,所以那么多官员明知法轮功有百利而无一害的真相还是要拼命迫害法轮功学员。
——秘密警察用尽人类最肮脏的手段,暗杀、出卖、乱伦、背叛、诡计……无所不用其极,可是那些人因为相信它们所做的一切都是符合“党和国家”的最高利益的,也就没有任何的犹豫不决和羞耻之心。
他们都是人,都在心底里存在良知与本性,可就是在“党性”的统治下,失去了灵魂。
我们在电影中常常看到这样的镜头:中共每在紧要关头,在党徒们意见分歧时,最大的头子最爱说的就是这句式话:“要注意党性!”在逼迫胡耀邦做检讨和辞职时,它们是用“党性”迫使胡和其支持者就范的。在逼迫赵紫阳时,党内元老们也是这样逼迫赵的支持者就范的。
“党性”毒害了亿万的党员,也毒害了十几亿的中国人,毒害了好几代中国人。党性使中国人的道德无存。
不信,你看一看中共治下的当今中国大陆社会就知道了,遍地皆娼,遍地皆赌,官商一体,政匪一家,谋财害命,当众抢劫,手段之凶残,空前绝后,中国没有一块地方是安全的。
立国之本是道德。这不仅仅是救中共之弊而提出来的。这是长远的国本。一个人立不立的住,靠的是德;一个国立不立的住,也是依靠德。
老子的《道德经》不是多处讲了如何依靠道德治国的道理吗?孔子学说的精华不是讲道德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关系吗?传统文化,就是以道德为根本的。
世间上什么都是脆弱的、易变的,只有道德才是永恒的。一个国家要想千秋万世、长治久安,就必须把国家建立在高尚的道德基础上。只有这样的国家,才能得天助,才能有人和,才能有一统的江山,才能有众志成城,才能赢得万邦的尊重,才能安外平天下。
* * *
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