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孝子崔沔,子孙为相

Facebook Logo LinkedIn Logo Twitter Logo Email Logo Pinterest Logo

【圆明网】
崔沔,字善冲,是唐代诗人之一,曾官拜中书侍郎,担任过魏州刺史一职。他以孝顺、清廉和以礼法持家而闻名,被称为士人之表率准则。崔沔的儿子、孙子后来都成为当朝宰相,又被誉为宰相世家。我这里就介绍一下崔沔的孝行。

崔沔自幼就有孝顺的天性。他的父亲,很早就去世,母亲因为悲哭过度,得了目疾,十分严重,崔沔变卖了家产,遍请名医,为母亲诊治目疾,可是他母亲目疾太厉害,终至医药无效,双目失明。自从母亲成为盲人以后,他每日躬亲奉养,至诚恭敬,三十年如一日。凡是母亲的衣食及一切用具,都依照气候的寒暖,适时供养,使老人家的生活过的很舒适,没有丝毫的匮乏。

每逢美景良辰,崔沔一定要扶着母亲到野外去游玩,呼吸大自然的新鲜空气,虽老母双目失明,不能欣赏美丽如画的风景,可是崔沔总把大自然的事物,描述的活灵活现,津津有味的讲给母亲听。以及社会上每日发生的动人新闻及趣事,也一一向母亲有说有笑的谈论,解除老人晚年的寂寞,忘记了双目失明的痛苦,乐而忘忧,十分愉快。

后来崔沔年龄渐高,官位亦尊,还亲自与儿子侄儿等,在庭园中种植了很多桃、李、 橘、柿等果树,使母亲四季都有新鲜的水果吃。到母亲去世之后,崔沔发誓为了报答母恩,从此终身茹素。由于崔沔有高尚的德行,被世人称颂,所以官也做的很大,位至“中书侍郎”的职位。

关于崔沔的孝顺,在成都还流传着这么一则民间故事。传说崔沔幼时家居成都地区,崔沔8岁时父亲就死了,从此和母亲相依为命。13岁时,他妈又得了眼病,于是他变卖了家产, 到处为母亲求医问药,但还是没能治好母亲的眼病。崔沔小小年纪,就支撑起了这个家,把母亲伺候的好好的。崔沔家门口有一个水塘,塘边是一条弯弯的小路, 住在这里的人每天都从这里经过。一天晚上,母子俩正在吃饭,忽然听见门外有嘈杂的喊声,崔沔急忙跑出去一看,原来,刚才一个小孩摸黑从塘边走过,一不小心掉到水里去了,幸好救的及时才捡了条命。

回到屋里,母亲忽然对崔沔说:沔儿,你明天在屋门前挂一盏灯笼嘛!这里路窄,晚上又黑,人家从这里过很不方便,照起灯笼就不会掉到水里头了。崔沔担心用油要多花钱。妈说:我们节约点就行了。

崔沔是个孝子,当即就依了母亲的意思。第二天,天刚黑的时候,他就在屋门口挂起了一盏灯笼。大家都很感动,知道崔沔家里穷,便你一家我一家,自愿拿出一点油送来。从此再也不会有人掉到水里头了。

崔沔一边种菜糊口,一边发奋读书,后来终于考上了進士。他念念不忘母亲,经常陪着母亲游玩。一天,他们去馆子里吃饭,崔沔拈了菜给母亲吃。母亲吃了问:这是何菜?崔沔说这是高笋,母亲便说:高笋好吃,细滑爽口。

为了让母亲时常能吃到高笋,崔沔后来请人在家门前挖塘栽上了高笋,并在周围栽上果树。崔沔的官越做越大,但始终不忘母亲养育之情。后来母亲去世了,崔沔很伤感。他回到自己简陋的家里为母守孝,塘里遍种高笋,每一年清明总不忘给母亲送上一份高笋,白玉一样的高笋承载着崔沔的拳拳孝心。世人为之钦佩感动的不得了,为了纪念崔沔对母亲的孝心,后人就把这地方取名高笋塘。

崔沔的儿子崔佑甫,后来成为唐德宗李适一朝的贤相;崔沔的孙子崔植也成为唐穆宗李恒一朝的宰相。后人都认为崔沔子孙的富贵,是崔沔的孝心与善行所积下来的福报。

读完了历史记载,真为崔沔的孝行感动:崔沔之孝,不仅在于从物质上赡养母亲,更在于从精神上,感情上的关心与体贴;崔沔之孝体现在能帮助母亲实现她的善念,母子一起积德行善。

(资料来源:《德育古鉴》)

* * *

Facebook Logo LinkedIn Logo Twitter Logo Email Logo Pinterest Logo

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