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品与废品

Facebook Logo LinkedIn Logo Twitter Logo Email Logo Pinterest Logo

【圆明网】有同修发现,在东北的一些废品收购站里,堆积了大量的法轮功真相资料。听到这个消息,同修都很痛心,开始反思这样一个问题:自己冒着危险、节衣缩食、千辛万苦制作的真相资料,为什么被大量扔弃呢?为什么能被旧势力钻了这么大的空子?这里单从文字这方面来谈一谈我们的认识。
首先,文章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曹丕提出“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主张。对于修炼者来说“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我们发报道、做短文、写小说,目地不是为了供常人消遣、给常人娱乐,让常人看看而已,而是通过文章承载道义,让人们了解真相、提升道德、开启智慧,明辨善恶,觉醒与觉悟。也就是说,当我们做文章时一定要有强烈的救人使命感,不要混同于常人,为了做而做,象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一样按部就班的做。

其次,为什么有的文章能感人肺腑,而有的文章读起来索然无味?“文以载道”,文章表达作者的思想。一个人的境界、道德有多高,他的文章就有多高。一个慈悲心淡的人,没有悲悯与拯救的情怀;一个争斗心强的人,不可能有平和的语言的。当我们的文章不能感动人时,可能正是我们的心不够真诚,当我们的文章漏洞百出时,可能我们修的也漏洞百出。心修的好,文章也能做的好。

第三,我们做文章是讨个说法?是就事论事?是表达内心不平与愤慨?还是劝善与救度?我们的文章是为了让读者了解真相与被救度。大家知道,很多西方人是通过对陈子秀的报道的那篇文章了解这场对法轮功的迫害。那篇文章为什么至今读起来还感人至深呢?因为作者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用平和的语气,真挚的表达了对善良与坚韧的褒扬。那么我们做文章的时候就必须考虑对方的接受能力,放下自我,站在读者的角度去立意与行文。

如果把自己定位在被害者的角度,那么不自觉的就在强调自己的感受,就会义愤填膺。带着满腔仇恨、抱怨与指责写出来的文章,肯定不会平和与美好。

第四,为什么好的文章可以流芳百世、名垂千古?我们都知道唐朝诗人贾岛为了锤炼诗句中的一个词而反复琢磨“推敲”的故事,还有曹雪芹呕心沥血着《红楼梦》“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故事。可见要做好一件事,不仅要有雄心壮志,而且要有“用心”,用心去做好一点一滴。如果文章中的每句都能让人理解与认同,每段文字都经过反复锤炼,做到尽善尽美,读者就自然的愿意阅读与珍藏。现代社会讲速成,其实心浮气躁、马马虎虎是做不出好文章的。做文章是苦差事,一定要耐的住寂寞,吃得下苦。

最后,要整体协调,确保质量。满腹经纶、才华横溢的曹雪芹写一部《红楼梦》尚且要“批阅十载,增减五次”,我们做文章,不但自己要反复核实与修改,最好能够有专业人士的把关与校正。一个人的眼界、知识与能力都是有限的,只有大法弟子整体协调才能做好。常人还有三审三校一通读的制度,如果每个大法弟子都抱着做完了、发出去了就会万事大吉了的想法,是很容易导致粗制滥造的作品的产生。

不管什么年代,文章的精品都是立意高远、思想深刻、语言传神之作。我们的一些文章之所以达不到更好的效果,除了文字水平有限,根本原因在于用心远远不够,只有心才能感动心,只有心才能拯救心。当我们发自内心的想做好的时候,当我们真的把众生当作亲人去怜爱、去拯救的时候,自会有神助,自会有神迹,也会有智慧源源而来,也自然能做好。

今天的社会是一个浮躁的社会,也是一个必须静下来才能修心的社会;现在是一个文章泛滥的时代,也是一个缺乏优秀文章的时代。我们必须清楚:只有雄心壮志是不能立言于世的,只有我们的心中满怀慈爱与悲悯,做事时脚踏实地、严谨严肃,我们的文章才能超于庸俗,超于平淡,才能铸就精品,成为珍品。

我们不能指责众生不珍惜我们的辛苦,我们也不能指望众生珍视我们的付出,我们只能要求自己做到尽善尽美,让众生喜闻乐见,让众生得救。放下强调自我的心,放下怕吃苦的心,放下内心的愤恨与浮躁,这些人中的得失与将千古不朽的救度众生的文章相比,实在算不了什么。“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杜甫)我们真得把做文章当作千古事来做,决不能草率行事更不能敷衍了事。

* * *

Facebook Logo LinkedIn Logo Twitter Logo Email Logo Pinterest Logo

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