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网】王杰(1725~1805年),字伟人,号惺园,一号葆醇,陕西韩城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后任内阁学士、刑部侍郎、吏部侍郎、左都御使,兵部尚书。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任军机大臣;次年拜东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嘉庆帝亲政后,又被委以首辅。史书上说他为官四十余年,“受两朝知遇,始终无间”。
王杰曾督浙学三任,督闽学两任,三充会试正总裁,堪称“桃李满天下”。对于一般人来说,这是难得的徇私谋利的好机会和条件。但是,王杰则不然。他不仅严于律己,从不谋求私利,而且教育门生也要清正廉洁,一身正气。
有一次,王杰的一位得意门生调任回京,正遇上王杰过生日。于是,带上白银数百两,前去为他贺寿。师生久别重逢,自然分外欣喜。但王杰发现礼金后,顿时显出了不悦的神情。他诚恳地批评那位门生说:“你还记得当年我是怎么教导你的吗?今天我若是收下你的礼金,不等于我说话不算话了吗?”那位门生非常感动,当即让人将银子收了回去。
王杰的儿子“工文艺,善书”,曾在京城为父代劳。由于他聪颖好学,又谦逊厚道,王杰的同僚们都非常喜欢他,关心他,希望他也能早日金榜题名,就连乾隆帝也多次问及他的有关情况。然而,王杰却认为他“豪于饮”,不适合做官;而且自己身居要职,他若参加考试,势必招致同僚的照顾。所以,每届考试时,总是先发出警告:“谁荐中吾子者,吾将劾之!”
后来,王杰的儿子无奈而回到陕西,又打算参加本省的乡试。当时,陕西巡抚正巧是王杰的门生。于是,王杰又给那位巡抚打招呼,“亟致信,亦以是属之”。那位巡抚基于王杰的恩德和威严,到底没敢将他的儿子录取。
王杰生活简朴,从不铺张;而且嫉恶如仇,耿直清介。他和大贪官和珅共事多年,不仅不与之同流,而且多次指责、揭露和坤的丑恶面目。当时,尽管和珅位居首辅,事多擅决,但乾隆帝也非常信任王杰,以至于“和珅虽厌王杰而不能去”。所以,每次议政之后,王杰对和坤不屑一顾,和珅却总要主动地同王杰套近乎。
有一次,和珅拿出一幅水墨画,请王杰一起观赏。王杰为讽刺和珅贪得无厌,便用双关语说:“贪墨之风,一至于此!”和珅听罢,无言以对,只好悻悻离开。
还有一次,和珅为了讨好他,在议政后拉着他的手,开玩笑地说:“状元宰相手果然好!”王杰却板着脸回答道:“王杰手虽好,但不能要钱耳!”和珅顿时满脸通红,而围观者无不感到分外开心。
和珅在忍受王杰嘲弄、批驳乃至弹劾的同时,也无时无处不在寻机报复他。有一次,和珅听说王杰在其家乡盖有“三王府”、“四王府”。立即如获至宝,得意忘形,顾不得弄清原委,便匆匆跑去告御状,说:“王杰徇私舞弊,贪赃枉法,大奸似忠,欺君傲下,结党营私,罪当斩杀!”乾隆帝虽未全信,但也没有不信,遂密令亲信到陕西韩城,实地调查王杰在家乡的住宅。当那人来到王家住处一看,竟是“湫隘如寒士”。问起“三王府”、“四王府”是怎么回事,才知道这是当地人就其姓氏及排行,而作为一种开玩笑的称呼。待那人回京“以实密奏”后,乾隆帝不禁哈哈大笑。随后,特诏王杰、和珅進宫,并对王杰说:“卿为宰相,而家宅太陋”,随即“赏银三千两修之”。王杰至此都不知是怎么一回事,但他还是谢绝了皇上的美意;而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的和珅,却在一旁又惊、又怕、又后悔,恨无地洞可钻。
嘉庆帝即位后,和珅很快便原形毕露,身败名裂。与此同时,王杰更为世人所公钦,并被擢升为当朝首辅。
嘉庆帝非常敬重王杰,每逢大事,定要征求他的意见。可惜,这时的他已经78岁了。基于自己年迈体弱,腿脚不便,王杰在嘉庆五年(1800年)提出了退休的申请。但嘉庆帝不希望他离开,并進行了多方挽留,还特许他在紫禁城乘轿,可拄着拐杖上朝,不必再去军机处值班等等。三年后,王杰又多次坚请退休。嘉庆帝遂晋升他为太子太傅衔,恩准他以原职原俸回乡。当他离京前,又赠他拐杖一只,诗两首。其中一首诗,嘉庆帝这样写道:
屡蒙恩旨秉文衡,
艺苑群瞻桃李荣。
直道一身立廊庙,
清风两袖返韩城。
时至嘉庆九年(1804年),因王杰与其夫人均年过80,嘉庆帝又特命陕西巡抚到其家祝贺生日,并赐御诗及其他许多珍物。此后,王杰到京谢恩,在京师去世。
王杰死后,嘉庆帝追赠其太子太师衔,入祀贤良祠,谥“文端”。
(事据《清史》《清官传》等)
* * *
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