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网】春秋时期,郑国是一个内乱频生的国家,内忧外患很多。后来,子产当了上卿,他决定行德政。首先对郑国進行了整顿,使郑国的都市和乡村,有一定的规章,上下尊卑各有不同的等级服饰,田有沟洫,庐井有伍,奖励亲近忠诚勤谨的大夫,惩处骄奢淫佚的大臣。
大夫丰卷想要祭祖,请求打猎,以获取祭品。这个请求,遭到了子产的拒绝,因为当时只有国君,才能用新鲜的猎兽祭祖,其他人只能用一般的祭品。为此,丰卷大怒,召集了自己家族的兵卒,准备進攻、杀子产。这时,子皮适时的驱逐了丰卷。丰卷出逃以后,子产并不落井下石,却向郑简公请求,保留了丰卷的田宅。三年以后,丰卷回国,子产又把他的田宅,还给了他。子产不计个人恩怨,能够大度宽仁。人心大慰,大敬。
由于子产严格遵守礼制治理郑国,在他执政之初,曾经受到国人的反对和抵制,但是后来,却受到了国人的普遍支持。在子产当政到了第三年,人们歌诵说:“我有子弟,子产教诲他们;我有田地,子产增加它的产量。子产如果死了,有谁能继承他的事业?”
从前,郑国人在乡校里聚会,议论执政的得失,有人建议:毁掉乡校。在春秋以前,乡校不仅是国人受教育的地方,而且也是国人议论国家政事得失的地方。郑人游于乡校,实际是上古时期的遗风。因此,子产拒绝了毁乡校的建议。
他说:“人们早晚劳作完毕以后,到乡校里聚会游玩,议论执政的得失,他们认为是好的事情,我就推行;他们所厌恶的,我就改正。这些人,正是我的老师,我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应当用忠诚善良,来减少怨恨;从来没听说,用作威作福,可以制止怨恨。虽然用权势,可以制止人们的议论,但是,这就象用堤防去堵截洪水一样,只会增加祸患,一旦洪水冲破了堤防,就要伤害更多的人,那时,我们就无法挽救了。不如把河堤,掘开一个小口子,慢慢地疏导洪水。最好是让执政者,听到人们的议论,把议论当作良药!”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这是一个千古不易的真理,子产相郑,之所以能够获得巨大的成功,就在于他懂得这个道理。并且,他成功的做到了这一点。
郑国的国相子产逝世后,郑国的百姓都哭泣,悲悼他如同悲悼自己的亲人。孔子经过郑国时,与子产亲如兄弟。后来听到子产死了,孔子悲哭道:“子产的仁爱,真是古代的遗风啊!”
(事据《史记》等)
* * *
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