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華典故︰一傅眾咻

    “一傅眾咻”就是從孟子說的“一齊人傅之,眾楚人咻之”簡化而來。原指一人教誨別人時,眾人卻在一旁喧囂干擾;後比喻學習或做事時受到干擾,不能有所成就;或者用來比喻︰負面的環境對人的影響很大。
  • 歷史故事︰孝道故事三則

    當天夜里,周振做了一個夢,夢見他被小鬼綁架走了,帶到了陰曹地府,閻王罰他變成一頭毛驢,供人驅使。他不服,申辯自己無罪。閻王斥責道︰“因為你常辱罵你父親,忤逆不孝,所以才由人變成畜牲;你還狂妄自大,旁若無人。因此,必須蒙上你的雙眼,套上夾板去拉磨,稍有偷懶,便要遭鞭打。”
  • 佛家故事︰修福德與修智慧

    過去,在一座離城市很遠的深山老林里,有很多修行的人,聚集在那里,刻苦的勤奮精進的用功修行,他們各有各的法門,各有各的修道方式。這其中,有兩個修行的人,是師兄弟,他們雖師從同一位師父,但由于理解的方式不同,就各有各的一套修煉方式,並且互不干涉。師兄專門修福德,而不重視智慧;師弟只是重視修智慧,而不修福德。
  • 天賜奇方

    流感爆發人恐慌,學校停課大夫忙。疫苗奇缺如珍寶,蒜價瘋漲雪加霜。
  • 成語典故︰合浦珠還

    東漢時合浦郡產珍珠,居民自海港中采集珍珠,以換取生活所需的米食為生。之前在此任職的太守,大多違法貪污,將人民采集的珍珠,據為己有。珠蚌突然遷移到別處,導致合浦郡再也不能生產珍珠,因而路上到處都是因為饑餓而死的人。孟嘗到此任職後,推行教化,一年之內,珠蚌再度回來,合浦郡又恢復盛產珍珠了。
  • 大自在

    此生復何求?天地任遨游;助師開新宇,英名萬世留。
  • 善良的蒲公英

    蒲公英媽媽飄散在空中,還是一如既往的平靜微笑著︰“孩子們,不要責怪那個頑皮的小男孩。他是我們最應該感謝的人。沒有他,我也就不會像現在一樣自由自在的飛翔。孩子們,要珍惜你們所遇到的每一個人,永遠的,永遠的幫助,那是我們與生俱來的責任。也是神當初選擇我們時,賜給我們的榮耀。神的榮耀!”
  • 歷史故事︰山中宰相

    梁代陶弘景,隱居在華陽,他博學多識,眾所稱頌。常有人遠道而來,造訪求教。他下決心一生不做官,人稱山中宰相。朝廷多次召聘他出山做官,他都不答應。他在自己住屋的牆上,畫了兩條牛︰一條牛,在水草之間閑散地漫步;另一條牛,戴著金籠頭,有人拿著鞭子與棍杖,驅打著它。這幅畫,是他對自己為什麼不願做官的形象的解釋。
  • 柳下惠論“祭祀”

    先民的智慧驚人,絕非現代變異後的高科技新人類所認為的頭腦簡單、民智未開、簡陋原始等等推論!其實謬矣!因為這是神有意造就的,利用先民單純的思想與心態,締造“無為而治”的道德教化,一舉多得的藉著一件事(比如祭祀),達到多方面的指導內涵,並收到不同角度的化育效果!
  • 真相詩

    千萬年的尋覓,億萬年的等待。來助師尊實現,法船眾生滿載。
  • 牧童

    今早喜鵲叫,神韻掛枝桃。快快回家轉,請來眾人瞧。
  • 歷史故事︰恪盡職守 破案如神

    清代人 黃益齋,在道光年間,擔任江西義寧知府。他是一位正直的清官,能恪盡職守、細心辦案。由于職業的關系,養成了隨時隨地細心觀察的習慣。
  • 佛在心中

    紅塵輪回苦難多,生老病死受折磨。 恩怨情仇因果報,一波未平又起波。 一朝得法識正道,念如金剛永向佛。
  • 歷史故事︰山中宰相

    梁代陶弘景,隱居在華陽(此處指安徽宣城峻嶺中),他博學多識,眾所稱頌。常有人遠道而來,造訪求教。他下決心一生不做官,人稱山中宰相。
  • 正念

    心正顯神威,邪惡心膽顫。 正信如磐石,圓滿路不遠。


  • 頁面 | [-100] | [-10] | 1 | ... | 98 | 99 | 100 | 101 | 102 | 103 | 104 | ... | 321 | [+10] | [+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