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网】
一、皇帝下令:一个越升,一个远遣!
张映沙:张若瀛,字映沙,安徽桐城人。
乾隆皇帝巡幸滦阳,当时有一个随同皇上出巡的太监,到滦阳的民间,肇事生非,百姓怨苦。
当时,张映沙担任热河巡检一职,他是文和相国的族子,为官正义。他对太监,好言好语的规劝,但那太监却越加咆哮凶猛。于是,张映沙就叫隶卒们,把太监绑起来,立即加以棍棒责打。
直隶总督方恪敏,听说后,大惊失色。立即上了一本,弹劾张映沙。
乾隆皇帝,察知了情况后,对身边的大臣说:“如果不是太监肆意妄为,无法无天的话,张映沙他哪里敢这样做?那人(张映沙)历来有良好的家教风范,我很赞赏他。”
于是,乾隆皇帝就降下特别旨令,一下子超越七级,提升张映沙为地方行政一级长官;而把那个太监,却远遣、贬送到边疆去了。
二、赵君邻办事决捷,不许行私
赵君邻:赵廷臣,字君邻,汉军镶黄旗人,顺治二年,以贡生为知县,后又出任湖南兵备道,官至闽浙总督,加太子少保,谥号清献。
赵君邻出任湖南兵备道时,常常点着蜡烛,处理公务文书,到三更半夜,早晨起来后,便将处理完的百十来件官书文函,一齐发出,不准他的下属幕僚们徇私情、谋私利。下属官吏,想循私舞弊,也没有机会下手。
他平反冤狱时,立顿判决,毫不拖延。平时着意怜恤平民,就连行路之人,也对他的正直清廉,为之感叹唏嘘。
赵君邻尤其严厉戒绝行贿之事,亲友们连逢年过节的正常馈赠,也不敢送到他的家里。
三、李邺园奉法严正
李邺园:李之芳,号邺园,山东武定人。顺治进士,官至吏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谥号文襄。
李邺园出任两浙总督时,沉着稳健,能统率大局。曾与满洲的许多位将军相约:如有犯了军令、军规的,一定要按法规治罪,使人们知道我们这些当官的,并不是纵容士兵、毒害老百姓之辈。民心稳定,军法也就树立了。诸位将军,都接受、赞同了李公(李邺园)的观点。
有一次,满洲兵犯了军法,李公升堂,发出令箭,把犯罪的满洲兵,绑缚至营帐,砍了头。老百姓都欢呼雀跃。
李公坐船到了富阳,有一个士兵对卖菜的老百姓无理,发生争执,李公立即鞭打了那个士兵。从此以后,满族和汉族的官兵,都没有敢不服从军法的。
李公虽然用兵多年,但老百姓都不受骚扰,长年安居乐业。
四、于成龙当知县,只有一锅一碗
于北溟:于成龙,字北溟,号于山,顺治时得中副榜贡生,出任罗城知县。累官至直隶巡抚,两江总督。有《于山奏牍政书》存世。
于成龙以副榜贡生的身份,出任罗城县知县时,年纪已经45岁了。他在临行时,给友人写了一封书信说:“我这次出任罗城知县,绝对没有考虑自己的温饱问题,我所恪守的是‘天理良心’四字而已。”
罗城是西南地区一个贫瘠的边远之处,官署衙门在草丛竹林里面,以灌木插地来作门。老虎在大白天,也会出没在公庭当中。
于公垒起土方,作为办公案桌,在案桌旁,安置了土灶。于公只有一个锅、一个吃饭的碗。
于公从容不迫地招呼官吏和老百姓,问苦问寒。人们都为于公的至诚心肠所感动,更加乐于亲近他,并争着交付田税。
后来,于公以其卓越的政绩,升任合州知府,罗城百姓拥上道路,欢呼,哭泣,为他送行,并一直送了数百里路。
五、赵慎旃为政严厉
赵慎旃:赵申乔,字慎旃,康熙进士,累官至浙江布政使、浙江巡抚、户部尚书。谥号恭毅。有《赵恭毅剩稿》存世。
赵慎旃清廉刚正,人们不可能从他那里谋取私利,他处理政务,严肃凌厉,揭露暗藏的奸人坏事,仿佛有如神助一般。
赵公名重天下,而湖南一带的人,尤其称颂赵公。吴三桂占据衡州时,老百姓苦于征税和徭役,赵公到任后,开始大力减少火耗税额,免除徭役,老百姓的困苦才获得解除。虽然是妇女儿童,没有人不知道有赵抚院这个人的。一百多年来,赵公的盛名,在当地百姓的心目中,从来没有减弱过。
六、两官“只喝一杯水”!
卫慎之:卫立鼎,字慎之,康熙年间,出任庐龙县知县,后曾任福建知府,以清廉著称。
¨
卫慎之出任庐龙县知县。庐龙地处南京、北京两地的必经要道,驿使来来往往,卫公都亲自经营办理,从不发生骚扰百姓的事件。
刑部尚书魏敏果,巡察京都辖区时,到了庐龙县。卫慎之在衙门里,安排了一些饭菜,招待刑部尚书魏敏果,魏敏果不吃,只喝了一盅茶,他怀着肃敬之心,说:“我宿知卫县令廉洁,他只喝庐龙百姓的一杯水。我也就只喝卫县令的一杯水吧!”
七、陈沧洲为官被诬陷,百姓送饭到监狱
陈沧洲:陈鹏年,字北溟,别字沧洲。康熙进土。曾任江宁知府。曾被总督阿山,诬劾下狱,事毕后,出任苏州知府,累官至河道总督兼漕运总督。谥号恪勤。有《道荣堂文集》等存世。
陈沧洲身材高大,虎项熊背,飘着美丽的长须,目光犀利,有如电光闪烁,心胸沉稳坚毅,并不因为荣辱、毁誉、生死,而摧动其固有的信念。
陈公慷慨激昂,把百姓没有得到恩惠、自己没有伸张正义之事,看作是耻辱。做官期间,清廉干练,深得民心。当陈公被诬陷、撤职、考查审问时,老百姓聚集在一起,痛哭,号呼,有的人拿着醇酒和干饭,送到监狱中,去给陈公吃。
八、 百姓为杨公建“第一太守祠”
杨静山,杨秘,字静山,奉天正黄旗人。康熙时出任丽江知府,累官至四川巡抚、光禄寺少卿。
杨静山出任云南丽江知府,丽江府本来是苗人的聚居地,刚刚归入清朝的版图,杨公就招用当地的官员,出任典史一职,任用当地头领,充任乡里的行政首脑;并下令每人种一株榆树,在每亩地里开挖一条水沟,还制定了婚丧的制度,建立了学校。
一年后,岁熟的时候,丽江的风俗,发生了巨大变化。百姓欢呼雀跃!
老百姓为活着的杨公,建立了祠堂(即“生祠”),并署名为“第一太守祠”。
(以上均据易宗夔《新世说》)
* * *
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出處。